关注的问题不同,意味着意识状态的不同。
思考竞争的问题,与思考创造的问题,是截然不同的意识状态。前者带来更多、更残酷的竞争,后者在鼓励差异化中建立了包容。而包容,近似爱。这不正是意识的进化吗?
除了身体、身份等虚幻之物,意识不就是人自己吗?
意识中装的是竞争,绝不会想到对差异的尊重及创造自己的差异。比如在企业经营中,就不会想到以深入理解消费者为核心,而自然会想到以模仿、复制对抗性的产品和做法为核心。后者,必然导致价格战。随后,偷工减料就变成必然的结果了。
因此,产品的品质和安全问题表面上看是道德的问题,从更深层来看,是人的意识(这里是指观念、价值观等)问题。
在价格战的行业中,面对别人的偷工减料,自己的公司应该如何做呢?能否严守自己的道德?这是公司的生死与道德的坚守之间选择的大问题。但意识不会引起选择,只有行动。
假设我们的意识中根本就没有竞争(即视竞争为恶的事物),那么就永远不会参与价格战的恶性竞争中。在实际经营中,这意味着,我们始终走在有自己独特的产品、模式、视角、细分市场、消费群体、定位、品牌形象、人才等的路上,从来就不会涉足价格战。
此刻,面对偷工减料的行业里的挑战,根本就无需选择。因为我们一直按照自己的“创造新东西”的意识在行动。所以,就总是能避开打价格战。当然,在竞争意识的人看来,也许是幸运或只是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