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短平快的管道

在对商品进行营销计划时,一般要预先选择、规划适合商品销售的通路。由于各种商品的自然属性不同、功用不同,比如商品的性质、商品的时尚、商品的标准化程度、服务商品的流程、商品价值大小,预估商品寿命、市场周期等,对该商品选用的销售管道也不相同。常规的选择有直接管道和间接管道、长管道和短管道、宽管道和窄管道,单一销售管道和多销售管道、传统销售管道和垂直销售管道。

理想中的管道是什么样的呢?

刘老板借道

刘老板以前是做房地产的,生意不太大,最近几年国家宏观调控,房地产生意不好做了,于是刘老板跨行投资了一个食品公司。在2015年3月12日正式投产销售,这一天正好是植树节,刘老板寄希望企业茁壮成长,基业长青。接下来刘老板就从娃哈哈、农夫、可口可乐、康师傅等饮品企业“挖”人,专门挑做过5~6年和2~3年的人,目的是这些业务员手里都有现成的管道,不需要进行人才培养,成本低,建网速度快。

一开始,效果还是不错的,开发客户的速度比较快,每家首次发货500~1000件,都快速地铺到市场上了,这让刘老板非常高兴,觉得做食品销售太简单了,于是继续招兵买马加快了全国推进速度和生产进度。3个月很快过去了,刘老板感觉前面开发出来的客户二次提货的很少,大部分都没有二次提货,同时新开发的客户数量明显没有前面速度快,而且一天天锐减,业务员报上来的已经签订合作协议的,很多都没有回款,仓库里的库存产品生产日期越来越老,让刘老板感觉到事情不妙,赶紧到市场亲自拜访客户。

业务员把客户开发出来后,由于公司没有连环的促销活动和动销活动,自己的产品基本上都在门店里“睡觉”,根本就没有消化。已经合作的客户都不敢再进货,随之而来的是业务员要促销,客户要求退货。刘老板看着仓库里还有将近200万元的成品库存,有些傻眼了,紧接着员工离职,更是让刘老板措手不及,公司很快就出现问题。到2016年4月,刘老板不得不把食品厂子卖掉了。

这个案例中,刘老板借助大厂家管道的做法迎合了大部分老板的心理,只要把大厂家的人才“挖”过来,借助大厂家的管道,没有开发不出来的管道,也没有卖不出去的产品。但是刘老板没有想到,大品牌的管道都是在大品牌的支持和全方位促销引领下,以及多年的市场沉淀的基因基础上推动产品销售。能接收新产品:一是利润驱动;二是大品牌根本就没看在眼里,能做新产品的客户,大多数都不会主推,最多是利用终端网点赚点利差,能卖就卖,卖不好也没损失。再者,大品牌的体制都比较完善,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的分工比较细,就像服装厂的加工员,做袖口一般不会参与做领口,这就与大品牌的基层销售人员的工作基本一样,都是按部就班的。因此,我们在选择管道时,不能盲目地借用别人的管道图省事、短平快,要考虑产品是否适合这些管道,自己都有哪些营销策略,还要考虑管道成本、管道利益和管道报酬等简单、直接、粗暴的常用方法,最大限度地避免管道开拓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