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品牌广告与效果广告的不同点

效果广告相对于品牌广告投放更加精准。记住,这里说的是更加精准。品牌广告在投放时,已经对目标用户进行了大致的筛选,比如投放到快乐大本营的广告,面对的是20岁左右的年轻人,因为精准度不够,这里一般说的是受众用户,有年龄区间、地域区间、喜好等,而且比较宽泛。

到了移动端,情况完全不一样了。对于媒介来讲,用户的年龄、性别、居住范围、收入情况、婚恋与否、消费能力、亲朋好友、喜好玩的游戏、有没有养狗都一清二楚。当有了这些信息时,我们在去投放效果广告,就容易的多。

比如我是卖面膜的厂家,我们的目标用户是一线城市、25岁左右、上班族、妹子,只需要在投放后台,勾选这些选项,你的广告就能只展示给这些用户看,不造成一丁点的浪费,效果嘛,自然不必说。之前有做在线课程的来我的公众号上投放过广告,结果是运营知识的课程,用户购买率远远大于新媒体的课程,原因就是出在目标用户匹配度上。

两者的优劣对比

品牌广告相比效果广告更能让用户铭记。这个从广告创意上就能够看的出来,品牌广告不管是视频、图片、文字,无一例外的都是突出产品的卖点,向用户传达产品调性的信息。像汽车广告,通篇里面都是自己的车车,和能给用户带来的体验。当然,如果想让用户记住,多次的品牌曝光是少不了的。

反观效果广告,有的广告素材和产品关系八竿子打不着。比如最近大家热议的点击率超高的“鲲系列”,在游戏里面完全找不到素材的影子,不过这不重要,重要的是点击率,在效果广告的世界里,点击率是王道,只要点击率高,一切皆可抛。如果白底黑字点击率高的话,他们甚至会用这样的素材来表达游戏。

效果广告比品牌广告更能核算出投入产出比。这也是效果广告大行其道的原因,我们去投效果广告,心里是有个预期的,比如一个安卓用户获取成本是50元,投10万元广告费用,可以获得2000个用户,如果低于2000,那用户成本就投高了,扣广告采买同学的奖金。如果高于2000个用户,先别急奖励,看看用户质量在说,一切都是可以衡量的。

品牌广告呢,那句经典的浪费了一半广告费的名言,让很多准备投品牌广告的老板,望而却步,竟然有一半的广告费浪费掉了,还不知道浪费是是哪一半,那我还不如全投到效果广告好了。然后你会发现,这样的公司到最后,连工资都开不出来了。

因为互联网行业,做APP研发的公司,在互联网前期靠的是创意取胜,满足了用户刚需,就可以获得用户,比如拍照类APP;互联网中期靠的是运营取胜,在功能上大家大同小异时,看哪家运营更加扎实,更加能留住用户了;到了现在,互联网后期靠的是品牌了,要知道一款APP想存活几十年,什么最重要呢?品牌!

品牌广告一旦占领了用户心智,功效比效果广告强百倍。效果广告是短期的,品牌广告是长期的,我们接的很多营销推广案子的甲方,都是存活几年以上的,那么可以预料到的是,他们想的绝对不是干个一两年就解散了,而是要做个百年企业,需要用户对产品的忠诚,而不是无意中的冲动购买行为。

能达到这种目的的非品牌广告莫属了,拿一个小龙虾实体店面来举例,他们一可以投放朋友圈效果广告,领取代金券,线下消费有折扣,可以引一波流量过去,吃完后,在问这些用户,你去的店子叫什么名字呢?忘记了!只知道捡了个大便宜,吃了顿便宜的小龙虾。

二可以投放公众号、抖音网红广告,一句主打情感牌的口号:想与朋友面对面,就来某某小龙虾。打到了年轻人沉溺电子产品,需要现实社交的点。那么当他们想与朋友聊天、畅谈时,就会想起这家小龙虾店。

产品广告投放策略

通过分析、对比,我们可以看出品牌广告和效果广告,各有优缺点,不能因为看不到效果,就不投品牌广告,也不能因为没有持续性,就放弃效果广告。根据我之前投放过的产品,发现以下2种投放策略,效果最佳。

品牌与效果同时投放,相辅相成,达到1+1大于2的效果。这个是我之前做游戏推广时,广告预算千万的一个案子总结出来的经验。效果广告可以买来流量,保证服务器会有足够的用户撑起来。但是,单纯的买量,一旦停止,新增用户瞬间就没有了。配合以品牌推广,在各大游戏媒体上,投放硬广,在自媒体上投放软广。即便买量暂停后,后续靠品牌广告依然有很多用户不断进来,持续了3个月以上。

品牌与效果交替投放,一个月打效果,一个月打品牌。这是针对公司预算不足的情况下,同时又不能单纯的打品牌或效果广告时的对策,只打一种广告,对公司是不利的。两者交替,即抓住了销量,又抓住了口碑。但切记一点,持续性的广告投放,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广告投放方式,广告费是注定打水漂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