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小大者存乎卦”,对于这句,本光老又提出了批评,认为是《系辞》这篇论文中的又一败笔,又要扣分。方山易学认为,《易经》六十四卦没有大小之分,也没有等级之分。其实也不光是方山易学有这样的认识,我们看历史上真正著名的易学大师,最后得出的结论都是如此。就像邵雍说的“三十六宫都是春”,三十六宫就是六十四卦,只要明白了“天根月窟闲来往”的道理,六十四卦,卦卦都是好卦。
我们说《周易》的卦序是首出乾坤,这只是六十四卦的排序。一旦形成六十四卦以后,真正是没有大小之分的,只是排序不一样而已。在古易里面,《连山易》是首出艮卦,并不是说艮卦就是老大,其它都是虾兵蟹将;《归藏易》以坤卦作为首卦,也并不是说坤卦就多么了得,并不是如此。有些《易经》的注解说,“阳卦为大,阴卦为小”,这类说法是很肤浅的。我们平时打卦,不管是乾坤二卦还是其它各卦,出现的概率都是一样的嘛。所以每个卦都是平等的,并不是说《周易》首出乾坤,它的概率就要高些。
我们在学易的时候,就像学佛法一样,要有“择法之眼”,要有一个做出正确选择和判断的洞察力。学习《易经》,这种眼力也很重要。这么两千多年下来,历代注易之书可以说是多如牛毛,在五经当中,《易经》是历代注解最多的,各说各话,花样百出。怎么去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呢?我们书院学《易经》,为什么不断要强调本光法师的方山易?因为方山易站的位置非常高,被称为佛家易学,来源于唐代的华严大师李通玄长者。李长者以注《华严经》而著名,他标榜的华严境界,实际上跟《易经》是相应的。华严境界是“一为无量,无量为一”,就像帝释天宫中的“因陀罗网”,那是珠珠相映,影影相交,重重无尽。学佛的人爱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你说一朵花大还是一个世界大?在华严境界中,花和世界是平等无碍的!一朵花里面就能含藏整个世界;随便一片树叶掉下来,你就可以体会到全部的菩提大道。这就是从最普通的事物中体会到最高妙的佛法,讲的就是平等不二。禅宗里面说“大海微尘,须弥纳芥”,大海和微尘在本质上也是一样的。须弥山好伟大啊!整个娑婆世界都是以须弥山为支撑的,它却可以容纳在一颗芥菜的种子里面。这种平等无碍的境界,既是华严境界,也是方山易的境界。
我们学易,如果站的位置高,精神境界也就很高。从高处着眼,我们就可以看到古今众多的易学流派中,哪些是可取的,哪些是不可取的,哪些是了义的,哪些是不了义的,你都会很清晰、很明了。“齐小大者存乎卦”,用本光法师的道理来说,这句话是有问题的。卦无高低大小的区分,既然没有这些区分,也就谈不上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