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营销理论中,有两个概念与市场边界有直接的关系,即市场细分与目标市场(segmentation和targeting)。前者是通过各种因素的分析,从一个整体市场中细分出若干个更小的市场,每一个细分市场都代表着一定的消费需求和市场空间;后者是企业根据自身的愿景和战略方向,从这些细分市场中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目标市场。
如果不是有更深层次思考,可以说目标市场和市场边界的含义基本上是相似的,但从企业经营的现实状况来看,停留于这样的理解还远远不够。原因就在于大多数企业都没有将目标市场当回事儿,他们总是一如既往地先把产品搞出来,然后再选出一个或几个目标市场,这往往成了一种形式。对部分企业来说,有没有目标市场并不重要,他们真正的意图是把产品卖给所有人,因此列出的目标市场总是有许多个。
例如,我们常常看到某些企业会列出这样的目标市场:学生、年轻白领、工薪阶层、家庭消费、日用、送礼等。也就是说,该企业会用同一种产品去拓展这五类目标市场,我们可以把这种思维当作企业的雄心壮志或是理想,但对于企业经营却是无用的,并且是有害的。对于部分还懂得一些营销理论的企业来说,目标市场也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因为它的角色完全被贬低了,仅仅被当作战术操作的方法,其内涵深处的战略意义完全被忽视了。
在这些企业的思维中,目标市场只是罗列出产品可以拓展的若干目标消费群体,是多选题,是产品扩大销售机会的途径。在这种状况下,细分市场往往是个性化的,存在局限,无法成为代表行业发展趋势的主流市场。
然而,市场边界的内涵却不是这样,市场边界不是多选题,而是单选题。对于一个产品或品牌而言,其市场边界只有一个,因为从战略的角度来看只能有一个,其实质是企业围绕某一个市场边界进行系统经营,构建核心竞争优势,其中贯穿了企业的所有经营活动,而并非只是为一个产品找出若干个销售的机会而已!
基于这种理解,市场边界是具有较广泛共性的主流市场,而非个性化的局部细分市场。目标市场不应是方法,而是方法论,是决定企业经营战略的核心,因此它是形而上的,它是“道”而不是“术”。
令人失望的是,企业普遍将目标市场都当成了“术”!就像目前“营销”这样重要的思想也被企业当作“术”,有的企业将营销等同销售,有的则将营销等同推广,由此才会出现事件营销、微信营销、主题营销、场景营销等,完全是“术”的概念。在他们这里,营销完全被贬低了,营销的真正内涵被曲解了,营销对企业的战略价值也就完全消失了。
目标市场也是这样,一个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概念,就被企业随意地当作工具使用,其实不用也罢,基本上已经成为摆设。目标市场不应该只是战术,而应恢复其本身的战略地位。为此,笔者就用市场边界来对目标市场进行重新定义,不再将其当作营销过程中的一个不起眼的环节,而是将其当作整个经营过程的开始,没有市场边界的定义,根本不会有其后一系列的经营活动——那种零散随意的活动或许根本就不应该被称作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