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说家居建材行业的营销有问题,倒不如说中国各个行业的营销均有问题,这些问题是伴随着整体经济发展水平而产生的。事实上倒退一百年,西方各个发达国家的水平也不过甚至还不如这个水平。问题是在百年以后的现代大环境下,如果我们还是东施效颦一般用人家已经摈弃多年的模式就有问题了。
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国的商品经济水平还处于后工业革命时期,大多数老百姓对商品的要求还处于产品本身的功能和质量阶段,但这并不是企业也将自己的产品定位为第一次工业革命水平的理由。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的二元经济结构形成的发达城市的消费者有了更高的商品和营销水平的需求,如果你的产品和营销一味迎合以三四线城市为主的低端市场的需求,也就是说迎合相对落后的需求,那么你的企业、产品、营销就会落后于世界当代整体的水平。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最后发展的空间只能越来越狭小。
面对中国二元化的经济结构,企业的经营者可能要做出三个选择:
(1)面对一线。对于一些发展水平还不够高的家居建材行业企业来说,将要面对企业的整体实力不足和国外品牌的双重压力。用自己的企业和品牌去冲击高端市场需要努力提升自己脱胎换骨。在市场营销上,可能需要颠覆数十年来积累的经验,引入国际上先进的模式,还要去解决初期的水土不服等难题。这种方式虽然积极主动,但道路上的困难和风险也是最大的。
(2)面对三四线。如前面所述,当既有的市场因为激烈的竞争而接近饱和时,主动下沉到三四线市场开发空白的处女地。这是最直接、难度最小、成本最低的方式,短期内还会获得如同以往的高速发展,然而从长远来看却是被动和消极的,去往未来的空间也是封闭的,绝对不是长久之计。
(3)同时兼顾一二线和三四线市场。在家居建材行业里,即使是领导者地位的企业,这种方式的战线也太长了,很难做到兼顾。即使是采用理论上标准的多品牌运作模式,成功的范例也不多见,毕竟企业现有的实力和运作能力还不足以操作如此复杂的商业模式。
基于以上分析,好似三个选择均有问题,没有一个正确。事实上这三个模式均是正确的,关键不是模式的选择,而是操作模式的路径。无论采用哪种模式,均不可“急转弯”,期望一蹴而就,渐进式的缓变才是保证不翻船的王道。这需要我们的企业家们不急不躁,抵御各种外部诱惑,并能够坚持按照既定的长远目标执行各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