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发展过程中已取得的成绩大多得益于对事业机会的把握,以及产业、业务和管理三者之间的匹配,因而经历快速发展的黄金期。企业家审时度势捕捉机会、定义规则,在实践中打造企业的盈利模式。将企业家的价值观与管理认知体现在企业日常管理中,并打造出独特的企业文化。经营先于管理,发展模式匹配产业环境,管理模式匹配发展模式。如图2-1所示。
图2-1 企业经营逻辑
企业要想持续发展,就要具备可持续的竞争优势,而竞争优势来自关键资源和能力的打造。因此,企业经营需要基于资源和能力实现战略一致性。战略一致性讲求的是之前谈到的两个匹配,即发展模式产业环境的匹配、管理模式的发展模式的匹配。两个匹配会确保基本面的良好表现,而市值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就是做好公司的基本面。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多数企业会遇到各种问题,其深层原因源于这两个匹配的不满足:业务模式与产业环境的矛盾、管理模式与业务模式的矛盾。解决矛盾的思路:第一,重新评估公司战略定位和发展模式;第二,完善公司管理体系,进而设计和优化。其中,战略的明晰是解决发展矛盾的首要前提。如图2-2所示。
图2-2 企业发展问题根本矛盾和解决思路
战略的设计与执行本质上也是基于资源和能力的。在业务与产业的匹配中,产业的发展态势为企业指明了关键竞争要素,这正是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发育方向;企业所选择的业务逻辑对应着企业需要具备哪些核心资源和能力支撑,业务对应的核心资源、能力要求和产业所对应的关键竞争要之间需要进行匹配。在管理和业务的匹配中,管理体系,包括管理模式与资源配置,决定战略实施,影响企业核心资源的整合和能力的实际发育状况。那么,企业目前资源和能力发育需要支撑业务所指向的核心资源和能力需求。
产业市场的表现最终会反映到财务报表上,可以体现一个企业完整的经营循环。现金回报不只是一个单纯的利润问题,也不只是一个经营现金流问题。企业通过辛苦经营赚到的净利润,减去被占用的资金,形成了本年的经营性净现金流。由于公司发展需要投资,经营赚到的真金白银不满足投资所需时,就需要筹资,借钱就会产生本息,本息最终要依靠经营赚到的真金白银还上。因此,企业每年的经营性净现金流,一部分要投资,一部分要还本付息。剩下的钱,才是真正的“现金回报”。如图2-3所示。
图2-3 企业的经营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