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动工业4.0的标准制定

开展工业4.0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但是如何迈出工业4.0的第一步,依旧是困扰各国制造业的一个问题。或许我们可以从德国当前的发展状况上获取一定的经验。事实上,在2014年德国总理就进行了一个展望,展望的内容是针对工业4.0的通用标准的,默克尔认为德国当前正准备制造的工业4.0标准将会极大的推动德国制造业迈向工业4.0的步伐,而欧洲,甚至于世界各国都将在这个标准框架下进行运行发展。标准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事实上,迈向工业4.0的第一步就是启动工业4.0的标准制定。

用一个贴切的例子,我们可以更好的明白工业4.0标准的重要意义,也可以更加清楚的了解启动工业4.0的标准制定为何如此迫切。在工业4.0的规划当中,每一台智能设备、每一个智能生产线都是一个“会说话的人”,所有的这些人使用数据作为语言,从而实现交流。而生产过程就像这些人之间的交易一样,只有用相同的语言,让不同的人能够相互明白彼此的意思,才有可能达成交易。对于工业4.0来说,这个能够适应世界上所有智能设备和智能生产线的语言,就是工业4.0的标准。但是当前的问题在于,每一个国家的“语言”是不同的,不同行业的“语言”也是不同的,即便我们实现了装备的智能化,如果没有统一的语言也难以实现。所以,制定统一的智能机器标准就成为实现工业4.0的首要步骤。

事实上,德国已经开始了工业4.0标准的制定,目前虽然还没有应用,但是已经进行了有效的尝试。2015年德国公布了一个工业4.0网站,在该网站当中就包括了一个工业数据空间,其中囊括了世界各国的工业标准信息,为工业4.0的标准制定奠定了基础。既然工业4.0如此重要,那么对于中国来说同样需要开展工业4.0的标准制定工作,迈出了这一步就等于真正开启了工业4.0的革新步伐。但是中国所面临的问题和德国不同,借助于德国雄厚的制造业实力,德国可以掌握制定工业4.0标准的主动权,但是中国目前并没有快速完成工业4.0标准制定的能力,那么中国该如何启动自己的工业4.0标准制定呢?借助于德国联邦贸易与投资署专家的看法,我们或许可以找到一个新的思路,查尔斯奥特认为,德国应当在工业4.0的标准制定上和中国开展广泛的合作,目前中国的制造业已经在世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因此中国也将在推进工业4.0的过程当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德国与其独立开展工业4.0标准的制定,不如将中国纳入到标准制定体系当中来,实现中德两国的双赢合作,有了中国的加入会让德国的工业4.0标准制定更加迅速完善,从而获得相对于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竞争优势。

事实上,中国政府也是这么做的,李克强总理在访问德国期间,双方就签定了《中德合作行动纲要:共塑创新》,该纲要的基本内容就是让双方在实现工业4.0上开展广泛而深入的合作。随着中国对工业4.0标准制定的参与,距离真正迈向工业4.0的时间或许不会太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