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管理要想破熵,在思维方式上要有成长型思维。关于成长型思维,我理解是三层意思。
1.成长即成功。对企业来讲,不要轻易定义成功,尤其对现在那些创新领域的公司,真的很难设定一个成功标准。什么叫成功?什么叫不成功?只要比过去好,就是在成长、成功,说明你做得很棒。
2.不轻易设限。具体而言,就是认为能力是可以获得的,对自己如此,对别人亦如此,这也是互联网精神之精髓。这两年我服务的互联网企业比较多,真正深度进入互联网企业,发现他们的思维方式的确区别于传统企业。比如他们去谈客户,就是去谈规则、谈原理,把客户谈得彻彻底底。在互联网企业里,你要是说“这件事老板说了算”,老板不会认为你是听话的好员工,他甚至会翻脸说:“我什么时候说了算?”不轻易设限,的确是这些互联网企业的精髓之所在。
3.归零思维。经验与成见只有一墙之隔,可以是财富,也可以是包袱。任何时候我们做一件事情,不论你有多少成功的经验,也要回到零起点去思考。这一点上,我认为华为已经落实到方法论上了。华为当年写基本法时提的“经典三问”,我认为是把熵减建立到方法上来了(见图3)。
我们做任何一件事的时候,都要问这三个问题,过去为什么成功?从战略、理念、机制、模式、方法五个层面系统总结企业过去的成功经验,然后去把它提炼出来;分析现实面临什么挑战,哪些经验还能用,哪些经验已经成为障碍;然后再想未来成功靠什么,注入什么新的东西。
《华为基本法》中的“经典三问”是一种基础的方法论。要每个层面都能总结出来,你一定要继承过去成功的东西,又淘汰那些抑制未来的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