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茶行业,需要价格战吗?

很多学者、专家经常批评价格战,表扬百事可乐的“新一代可乐”的定位,认为饮料要打品牌战,不要打价格战。也许,这些学者专家们更应该仔细研究百事可乐当年的营销战进程。

其实,百事可乐历史上的第一个经典战役就是用“同样价格,两倍产品”的策略打得可口可乐没有还手之力,由于当时可口可乐顾忌跟装瓶厂的利益关系以及市面上的存货,导致其投鼠忌器,无法短时间内用价格战还击百事,被百事钻了空子,销量一路飙升。

“没有降价抵消不了的忠诚度”,科特勒教授的这句话(也许不能算是一个理论,但胜过很多教条式的营销理论)已经被百事可乐证明是对的。在这几年的包装水市场,又被康师傅矿物质水、可乐的冰露水等所证明。在凉茶市场,和其正又一次证明这句话的威力。

在一线的实战当中,在很多二三线城市有大量的低价凉茶产品存活了下来。包括有些在广东已经销售了十几年的纸盒“清凉茶”,如深晖、晨光、嘉乐等等。

康师傅用低价的矿物质水,打败了娃哈哈、乐百氏、农夫山泉、可口可乐的水森活与天与地、百事的冰纯、怡宝,夺取了水市场第一的宝座。

无论学者专家怎样高谈阔论,存在才是合理,营销实战才是检验营销理论的最重要标准。

“剩”者为王——不亏损,能生存下来才是最重要的。品牌战也好,价格战也好,战无定法,打赢才是硬道理!

和其正的瓶装成功,从侧面也证实了变相而合理的价格战,是有得打,打得赢的。

其实,如果不是很多善于包装自己的职业经理人和策划公司生搬硬套营销模式,潘高寿、白云山、念慈庵、春和堂如果一早就重点主攻瓶装凉茶,早就可以从王老吉的阵地上炸开一个缺口,长驱直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