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29日,深圳市横岗麟恒中心广场正式开业,人山人海好不热闹。正好途经,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即六福不是六福珠宝而是火锅,仟如陶瓷不是淘宝而是一家钻店,茗记甜品指的不是满记甜品,禾(之)缘寿司指的不是禾绿寿司,周金生指的不是周生生,其余还有山寨小米、山寨三星等。听人说这条步行街是山寨一条街、小吃一条街。横岗地处深圳市区和龙岗区的中间地带,属于成长中的片区,振业城联排别墅、振业城上观、中海大山地联排别墅等高端楼盘坐落于此。但是,这里的保障房也偏多,人口密度也很大,属于绝对的郊区位置。这样的小区域是中国各地类似地方零售商业中心的真实缩影。
从北上广深一线城市来看,零售商业中心呈现出这样一种状况:城市中心为正统品牌,在中心形成辐射圈,越往城市边缘地带,山寨品牌越是云集。这个辐射圈的范围与城市的大小有关。对于这种现象,我们不能将其完全视为一个不好的现象,因为其存在仍具有一定的合理性。首先,品牌山寨化是发展中国家的一个典型特征;其次,中国市场没有形成比较好的运行机制。一直以来,经济出现“常态化”的时间比较短,促使“赚快钱”的思潮严重泛滥,商家都不愿意开发新的品牌,因而加快了仿制速度。但同时我们应该可以认识到,利用正统品牌的知名度可以快速打开市场,特别是非侵权式的新品牌会如“雨后春笋”般地茁壮成长。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情况下,新区域市场往往成熟度还不够,先引进山寨品牌也是权宜之计。这种山寨品牌店存在三种可能性:一是经过发展而成为正统品牌,大凡一些所谓的正统品牌也基本上是抄袭国外的正统品牌;二是成为真正的山寨而大行其道;三是市场排斥,最终出局。
再比如奥特莱斯这个品牌。奥特莱斯(Outlets)最早诞生于美国,迄今已有近一百年的历史。最早就是由“工厂直销店”按照1-6折来专门处理工厂的尾货。后来逐渐汇集,慢慢形成类似Shopping Mall的大型Outlets购物中心,并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零售业态。虽然Factory Outlet这种业态在美国已有100年的历史,但真正有规模的发展是从1970年左右开始的。在中国大陆的公开资料显示,从2002年开始,国内就出现了Outlets。北京燕莎奥特莱斯作为第一家吃螃蟹的店,其为outlets打开了中国市场的大门,之后在全国各地快速被复制。到现在,业已出现了一大批专门生产尾货的生产商,奥特莱斯已经变味了。
中国奥特莱斯变味的不仅仅是货品,还有硬件设施。2010年,江苏淮安新区政府邀请我所在工作室的专家对一处已经建好的奥特莱斯进行评估。因为招商还没有着落,包括策划人、设计师、投资管理、市场分析师在内的工作室专家一行四人都得出一个一致的观点,即这个建筑本身就是一种20世纪90年代末、21世纪初的专业市场建筑格局——两边是低矮的商铺,与奥特莱斯不沾边,唯有名字是奥特莱斯。
中国的零售商业还没有形成属于自己独特味道的商业氛围,基本上依然是大杂烩的局面,所以类似于沃尔玛、家乐福这种味道的商业并不多。这都是由“中国式招商”而造成的。
作为零售商店的品牌,最适合的往往也是最好的。无论是什么,比如连锁店,只要有了十几间店就很容易跟山寨品牌相挂钩。倘若山寨品牌开到了100家以上,那么它就是正统品牌了;若开到了300家,那么它就是全国知名品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