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整体布局做好合伙人的顶层规划

1.合伙人的股权规划

​ 核心创始股东,完善控制权及治理结构,保证高效决策,利于后期融资。

​ 搭建外部合伙人持股平台,既能看到未来,又能快速吸纳合伙人。

​ 预留员工期权池,吸引管理团队优秀人才。

搭建基于有核心控股股东、考虑外部合伙人及未来员工激励的股权架构。

(1)把创始股东7个人全部装进一个有限责任公司,将这个有限责任公司作为项目主体公司的核心大股东,持有主体公司不低于60%的股权。

(2)7个股东在有限责任公司中可以按照持股比例,也可以单独约定决策机制,无论如何争吵,都不影响对主体公司的变化。

(3)对于员工持股的预留和外部合伙人的预留,单独成立两个有限合伙企业的持股平台,持股平台的普通合伙人也可以由7个股东的有限责任公司来担任,可以规避一定的无限责任风险。股权架构就由原来的单一式股权架构,变成了复合式股权架构,如图8-2所示。

图8-2 股权架构的变化由单一式股权架构转向复合式股权架构

2.根据整体规划,结合当下,制定对应股东合伙规则

(1)由7个合伙人单独成立一个专项的投资公司,然后由这个公司在主体公司作为大股东持股。而7个合伙人在专项公司中的表决机制,股东会按照股权比例表决,其中A、B、C三个股东作为核心大股东,签订一致行动人协议,成为一致行动人,在关键事情上,三人按照表决机制达成共识。这样就可保证股东会上的决策。

(2)主体公司的董事会运行规则:选定3~5人设立董事会,按照董事会的议事规则,在经营上能够有效决策。

(3)股东退出机制:创始股东也要设定好退出规则,因为大家是后组合的家庭,所以需要磨合,设定对应的退出机制,是对全体股东、对项目的负责。

3.外部合伙股东的加入

可以以城市合伙人的方式引入外部股东,也可以前期为了起步,先行引入部分合伙人,以达到门店数量增长,塑造品牌影响力。

(1)认可公司的运行规则,按照一定的估值,获得公司前期预留部分的股权,进入持股平台。

(2)有行业内加盟的店铺,或者自己开设的会所,加入新公司后,要将自己的店面统一翻牌,变成统一的品牌。这样既可以绑定合伙人,又可以快速将新创品牌打入市场,建立行业标志。

(3)设置好原有股东所开店面与公司的关系,新加入外部合伙股东店面与公司的关系,要考虑到以后经营数据的合并,是否需要变成公司直营,或者控股,或者仅仅是公司的品牌,但是所有权还是原有合伙人。这些都要提前定出规则约定。

(4)外部合伙人退出机制,成就事业不能靠感情和感觉,要靠规则,所以在前三个规则的体系下,一定要完善外部合伙人的退出机制,其实对于品牌来说也是筛选和淘汰的过程。

4.产业布局

随着品牌影响力的发展,有了大量的客户沉淀,基于客户延伸出的相关需求,就可以单独成立分、子公司或者项目公司,再或者收购或并购相关产业上下游,达到整体的布局,做大、做强。

可能上面的每一步,并不是一次性完成的,也不是同一时间段做好的,因为企业是有发展路径的,可以结合企业的发展方向,一步步推进。当你了解了股权顶层布局的方向后,至少你企业发展的每一步,你都能做到游刃有余,不受小细节的影响,避免中途出现很多问题。

将员工与外部合伙人放入持股平台,是为了避免因人员变动,带来主体公司层面股东变动而对后期进入资本市场带来影响。

这个案例,只是其中的一种方式,也是一种思路,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要按这样做,但你一定得学会布局,学会控制设计,才能避免企业发展过程中股权的修修补补。有时候股权的错误一旦发生,所触碰的事件可能会带来无法挽回的影响。

曾经有一个朋友,因为公司股东的频繁变动,而影响了投资方的资金进入,对方要求重新成立新公司。还有一些企业,因为没有提前考虑,引入多个外部自然人的投资人,采用直接持股的方式,导致后来公司受到很大的限制。老板持股60%,但就因自然人投资方不同意,老板连对公司核心的技术人才做股权激励都做不了主,导致人才流失严重。

天下之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总是动态的过程。对于合伙来说,股权的运用上,我们更多的应该是站在未来看现在,用股权的思维而非完全法律意义上的股权去合伙。股权的思维可以上升到道的层面,理念、价值观的趋同才是合伙长久的关键;而法律层面的股权会比较窄,融合性差一些。股权的思维就是开放性的,让股权成为一种工具,动态可变,容易调整,以人为本,以目标导向为结果;法律的股权是封闭性的,更严谨。要做得完善两者必须进行结合。

基于顶层设计的合伙人战略,是能知道自己未来要走什么样的路,在路上会遇到什么,又需要什么样的帮助,这样才能更好地打好当下的基础。

合伙并不是易事,能长久合伙更非易事,事前定规则,事后讲人情,凡事一定要提前说清楚、说明白,责权利要匹配到位,才能合得久、合得好、合得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