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先说两个事例,大家再判断其中有没有流程黑洞。
事例1:汽车制造厂员工大大方方偷车开出厂
此事也是中央电视台播报过的反面新闻。北方某汽车制造厂汽车总装车间员工,在事先找好买家的情况下,一天下班,他磨蹭到最后,偷偷开走了一辆装配线上的面包车。第二天统计前一天产量和入库数量,发现丢失了一辆面包车,车间主管选择了报警。
警方通过摸排调查、查看工厂几个大门进出视频,很快就从消防车专用通道上的视频中发现了丢失的面包车夹在两辆消防车中间出厂的画面。犯罪嫌疑人很快被锁定。他交代消防车出警也是其同伙故意报假警误导出车的,随消防车出门,巧妙地躲避了出门检查。面包车尚未安装座椅,故未入库,犯罪嫌疑人竟然是用了几个纸箱当座椅把车开出厂的。
事例2:某服装厂厂长经常开车带一箱衣服出厂
每天进出工厂车辆检查,门卫查员工不查干部,厂长经常带一箱衣服出去,开服装店都不用进货。厂长每次在生产线上把衣服装箱时,都有“合理的事由”,这些衣服需要外协厂返工,这些衣服需要改版,这些衣服拿出去让别人试销,但厂长从来没有开过出门条。
时间长了,员工都认为这就是厂长的工作。加上厂长深得老板的信任,也没有员工敢质疑。只是笔者在调研企业管理状况时发现整衣合格率太低,和老板沟通后引起警觉。后来通过竞聘,调整了厂长工作岗位后,才有员工说出之前的不正常现象。
大家认为上面的情形是不是流程黑洞,或者都不是流程黑洞?或许有的是、有的不是?
我们先给流程黑洞下一个定义,然后揭晓答案。
企业习以为常地重复进行的却不给企业创造价值的活动就是流程黑洞。
对照定义,以上事例的主角行为都不是流程黑洞,只有第三例中的门卫检查才是。也就是说形式主义的检查才是流程黑洞。偷车、偷配件、偷衣服都是坏人钻空子,是企业管理上的漏洞,但不是流程黑洞。因为偷窥行为不是企业习以为常的重复进行的活动,不是没有创造价值,而是窃取企业价值,是不劳而获的可耻行为,更是犯罪行为。
流程黑洞是我们缘于天体物理学上的黑洞理论而定义企业无效管理行为的。黑洞吞噬物资是我们看不见的,企业的流程黑洞也与此类似。流程黑洞无形中吞噬了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我们身陷其中却毫无知觉。因此,流程中人有责任大声棒喝:企业必须彻底消灭流程黑洞,否则从量变到质变,企业葬身流程黑洞就悔之晚矣!
那么,企业到底有哪些活动是流程黑洞?自己的企业有没有流程黑洞?相信读者更有判断力,因为你更了解自己的企业。
笔者毋庸置疑地告诉大家,以下行为绝对属于流程黑洞:
重复审核、重复签字;
层层请示、层层汇报;
工作中各种漫长的等待;
议而不决的会议;
各种扯皮推诿;
形式主义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