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众缘和合”下学会慈悲 ——如何对待下属的背叛

某企业管理者:上个月大课曾伟教授跟我们讲了一个财务总监拿了企业两千万元公款去澳门赌博输掉了,然后老板炒了他鱿鱼,但结果这个企业也一落千丈的故事(详见第一章第一节)。听曾教授说大愿法师对此进行了深刻的分析,而曾教授把法师的分析称为人类的最高智慧。我想法师今天能否给我们展示一下这种最高智慧呢?

教授:我跟法师解释一下。我们第一次对话的时候,我提过一个财务总监拿企业两千万去澳门赌博的事。当时师父的开示我一直没跟大家说,师父今天方便的话跟大家开示开示。

大愿法师: 那我们就请曾教授先给大家揭开谜底,讲完我再补充好吗?

曾伟教授:其实,并不是我卖关子,而是师父当时的话撞击了我,我感觉到的是心灵的震撼。但是这句话我如果原样告诉你,你能不能产生我那种感觉我很难说。我现在就把这句话告诉大家,请大家记住:众缘和合

“众缘和合”这四个字意味着什么?我的理解有下面几个方面。

第一,慈悲心。世间的事都是无数个因缘构成的。

 

在第一章提到的那位财务总监为什么会做出这种事,是他人品很坏,还是企业的制度不健全?都是又都不是。那究竟是多少个因缘导致的呢?无数。所以,人类在这么多因缘面前是无力的。

那位老板,不放过财务总监,认为财务总监应该进监狱。他也不放过自己,整天在抱怨和憎恨中过日子,对谁都不信任,最后把自己也葬送了,企业也垮了。财务总监、营销总监走后,他企业的年产值从几亿元降到了几千万元。

生意场上损失两千万元其实葬送不了他的企业,而且依他企业当时的发展,这两千万元也很容易赚回来。但是他对此事耿耿于怀,没有慈悲心,不懂得放过自己,放过别人,从此以后他对谁都不信任,团队立刻散架,他的企业也一落千丈。

 

有无数、无量的因缘存在,有那么多刹那生灭的因缘存在,这么多因缘在一起就是我们经常感觉到的无常。每个人在无常的面前都是渺小的,所以,我们所有人犯错都是有概率的,都是可能的。因此,不论是自己错了,还是别人错了,我们都要有慈悲心——放过自己,放过别人,因为这么多的因缘没有谁能够事先都知道。我们常人免不了要犯错。谁不会犯错?谁有那么强的觉知力?只有成佛的人,因为佛是“正遍知”。

你不是佛,所以你只能学会放手,学会接受。在接受中明白,在明白中放下,用平等心去担当,因为“众缘和合”。

在生活当中,在工作当中,我们一定要有慈悲心。佛家说,“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意思是无缘无故你就得原谅别人,原谅别人不需要理由。就像这个老板,不原谅就意味着他的企业要蒙受更大损失。所以,当有人背叛你的时候,作为老板的你一定要记住:放过他,因为只有这样,你的企业才能更好地发展下去,这没有道理可言。你不放过他就是跟自己过不去。

我是个老板,我天天跟这种事打交道。比如,你好不容易把一个人培养出来,他又背叛了你,有时还可能让你受经济损失。遇到这种事,我就笑笑而已——在“众缘和合”下学会慈悲。

 

第二,时刻保持觉知,活在当下。我们很难一下看透“众缘和合”,所以我们要时刻保持觉知。

 

上个月我去中山古镇,我正开着车,旁边的友人说:“看,起火了。”我一扭头,“嘭”一声,我的车撞上前面的车了。当时我不在高速公路上开车,又正值灯博会,路上车比较多,大家都开得慢,我想大家都把车开得这么慢,我扭下头能有什么问题?但等我再把头扭回来时,前面的车急刹车了,我就撞上去了,结果我负全责。

开车的时候,我不知道我前面这辆车的前方还有辆农用车,这辆农用车就是一个“缘”;我也不知道我前面的司机因为他前面的农用车减速转弯就踩了急刹,这也是一个“缘”;而那个农用车要拐弯,这又是一个“缘”,这就是“众缘和合”。开车为什么要时刻保持觉知?因为随时会有各种“缘”出现,你只有保持觉知,才能提防那么多的“缘”,才能确保安全行驶。

 

第三,千万不要有侥幸心理。你看到的“缘”只是几个而已。就像那个老板,他以为他对财务总监很好,他以为财务总监人品很好,财务总监以前从来没有拿过两千万元——他只看到这一点点“缘”,他没看到其他的“缘”:企业没有制度建设,没有账务审批程序,监管不严格……只靠看到的那几个“缘”做决定,就有侥幸心理。

所以,永远不要太自信,永远不要有侥幸心理,永远踏踏实实地活在当下才是最重要的,这其实就是恭敬心、敬畏心。所以“众缘和合”下的慈悲心、敬畏心和觉知心的培养和开显是人应对一切的根本,从这个意义上,我才说师父的开示是人类的最高智慧,因为他讲到了我们做人的根本。

 

大愿法师:我想曾教授讲的“最高智慧”这样的表述只是一种方便的说法。在人类二元对立的思维中,我们一听到最高就以为是高和低相对的那种“最高”。但是,真正的智慧是超越了高和低的。

如果你在知识层面你会觉得你学了很多管理,但还是难以应付浩瀚无穷的事情,可能会越学心里面越没把握。但如果你能把握一些本质性的东西、生命本源的智慧,你应该会越做越欢喜,越做越踏实,而且越来越能体会到体道而行,与道相应。这种遍满法界的博大心胸,能让你对每一件事情都能看到它真实的状态。其实我们做企业管理,本质上是要把管理的智慧跟生命的智慧融为一体,这是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