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场景演示:现实情景的形象再现

所谓“场景演示”,指培训师在课程培训现场借助一些简单的道具,通过演示不同条件限制下的不同场景,启发、引导学员根据所观察到的过程及结果,进行思考,并形成一定理念认知,或提炼出某一观点的一种常见培训方法。

先看一个“钞票演示”的例子。

培训师预先准备好一张崭新的百元钞票,在向学员示意的同时,询问学员这张百元钞票的价值,等学员回应之后,培训师将这张钞票用手揉成一团,然后展开,再次询问学员已经被揉皱了钞票,其价值是否减损?为什么?接着,培训师可以将钞票重新揉成团,并且扔到地面上,同时踩上几脚,同样询问学员上述有关价值是否减损的问题,这是非常有趣的场景演示案例。培训师通过展示三次受到不同条件限制(或成为制约)的钞票的状态,及学员对价值的评估,引导学员对“价值”内在含义的重新认知,至于这个演示还可以延展出其他的思考,这里就不作赘述了。

通过上面这个例子,我们可以发现,如果培训师仅通过语言阐述或诠释的方式,要讲清楚“价值”在不同条件限制(或制约)之下的本质内涵,就会陷入空洞说教的状态。请注意,即便是成人学员,绝大部分也不喜欢说教的方式及过程。而通过这种形象可见的演示方式,除了吸引学员的注意力外,还能够激发学员通过对场景演示过程的观察而进入自主思考的状态。这就是场景演示这一培训方法的作用及价值。

那么,场景演示的操作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第一,需要培训师在备课的时候,仔细分析哪些内容节点可以借用这一方法?因为并不是所有的观点或理念都适合于这种方法。

第二,培训师需要确定借助这一方法所要传播的内容的价值方向。

第三,准备合适的演示道具。一般不建议设计那些道具复杂的演示。其实,最有现场效果的运用思路是培训师不让学员提前知道需要用到哪些道具,或直接使用课堂现场的现成物品作为道具。

第四,这一点非常重要,即演示过程需要把握好节奏,最好的状态是能够让现场所有的学员都能够清晰地观察到演示的每一个过程。

第五,当演示的条件或背景发生变化时,培训师需要特别提醒学员注意那些变化,及可能带来的不同结果。

第六,最为关键,在整个演示过程中,培训师需要预先准备好牵引学员思考的问题,包括有关演示过程出现的现象,及产生最后结果的背后原因的追溯等。

最后,需要提醒,很多培训师习惯对整个场景演示的过程进行总结,甚至推导出一些听起来特别让人心动的观点。这种做法,虽然不能说有多大错误,但浪费了场景演示最有价值的部分。所以,主张培训师尽可能引导学员更多的发表自己的观察感受和思考,而且尽量避免对学员的反馈进行对与错的评判。

真正能够触动到学员深度思考,培训师可以循着学员的反馈,继续追问背后的理由,由此引导、启发学员通过自主的思辨,最后形成自己的看法或观点。

当然,和前面介绍的其他培训方法一样,场景演示也有其局限性,重要并且关键,培训师对课程内容的深度把握是否到位?否则,任何一种看起来很时髦或想象着很美妙的培训方法,也只能流于形式或空热闹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