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营销的变与不变

《执行官》:你以及你所在的科特勒咨询公司一直以来从事战略营销咨询。在你看来,面临转型的中国市场营销呈现出什么发展趋势?

曹虎:这其实是一个很宏大的问题。我们每年基本上要服务几十家国内的企业、政府机构。在此过程中,我们的关注层面,一方面是微观的,也就是对具体公司的业务;一方面是宏观和中观,即区域和整个业界趋势的研究。

如果把营销的发展总结成三个趋势,我觉得可以归纳如下:

第一,营销越来越多地从偏重于从产品功能、体验到偏重价值观的导向,就像科特勒先生指出的从营销1.0、2.0向3.0这个方向来转变。

第二,无论做多少传播,营销的核心是看你能否真正为顾客、为客户创造独特的价值。现在营销的核心就是如何能够创造持续的、终身的顾客价值。在此过程当中,产品差异化成了我们关注的重点。如何寻找差异化的价值、差异化的定位、差异化的品牌形象成了当今营销的趋势。

第三,如何到达受众。一方面是线下渠道的整合趋势,超级连锁占了整个零售份额的50~40%以上;另一方面是越来越多线上的“连锁”,像淘宝、京东占了非常多的分销份额。

但同时,我们也看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细分。他们的时间、金钱及生活方式的差异化,导致他们在选择购物的品类存在多元化、长尾化特征,消费者市场细分空前多样化。也就是说,我们目前一方面面对的是渠道的高度整合,另一方面又面对着消费者的高度细分。在这样一个“精神分裂”的状态,企业能不能适应?

《执行官》:水平营销、情怀营销、战略营销、内容营销、娱乐营销、爆品营销……当前营销的概念层出不穷,令人感叹自己的进步赶不上思想更新的速度,更遑论实践。你对当前碎片化时代的大多数中国企业的建议是什么?

曹虎:无论是情怀营销、水平营销还是战略营销,等等,这些都是概念,只是精美的语言外衣。在今天这个高度碎片化的时代,我们每天在微信、微博、邮件上看了很多似是而非的东西。想想你已经有多久没有完整的读完一本书?有多久没有认真地听完一门课?所以你的知识全部是碎片化的。我们面临的挑战是我们的认知、学习、能力不要被碎片化,否则就是自欺欺人。

我们要抛弃过多的炫酷概念,牢记一条本质:营销永远是一个关于顾客需求和顾客价值交付的科学。所以,抛去概念、回归最朴素的真理就是:你的产品、服务、品牌有没有为你的目标客户创造独特的价值,从而让他可以不断地购买你的产品、推荐你的产品,成为你的终身客户。我们要从基础的知识出发,比如产品、技术,你的解决方案应用在什么行业?应用在什么场景?你为客户提供了什么样的价值?要么是增加了客户收入的机会,要么是降低了顾客的成本,要么是降低了顾客的风险。也就是说,你一直考虑的是产品和服务能为客户增值,产品和服务在怎样的情况及情景下融入顾客的需求?如果你不从这个角度考虑,只考虑技术或者传播需求,那你就仅仅是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