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元是Y药店的一名普通药师。一次,与我聊到考执业药师的问题时,他说店里面生意那么忙,根本没有时间看书,到9月份书还没有翻几页呢!还说,上年纪了,记性也不太好,考总归是要考的,能不能过就听天由命吧!
在子元的话语里,我听出了些许无奈与宿命论,然而,这些话语背后却藏着更深的问题,由此我想到一些只对咱药店自己人说的话:
(1)考执业药师是自己一生的事业。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有些同事认为自己正在准备执业药师考试,所以领导会给自己减些指标,减轻一些工作量,这种想法可理解但天真。企业的生存需要利润,减指标那可是在“割肉”呀,怎么可能?你所有的备考都是自己的事,去问一问凭自己真本事通过执业药师考试的那些人,他们都是下了狠心的,有的同事为了备考瘦了十几斤。即使公司组织考前培训,那也只能起到指导性作用,起不到决定性作用,关键还要靠自己的额外付出。
二是不要把考执业药师当成一种负担,而应把它当成自己的事业。怎么说呢?的确,备考是艰辛而漫长的,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专业技能的确会有所提升。身为药店人,专业技能是我们的看家本领,执业药师走到哪儿都会备受重视,所以,切不可掉以轻心,也不可心存侥幸。扎扎实实地把每个知识点都记牢,早做准备,不要等到报了名才开始备战,那太迟了,有远见的同事一早儿就开始埋首“秋收”之战了。
(2)拥有“你真会做生意”的能力。在多年的导购中,相信你也曾被顾客夸道:“你真会做生意!”当我们被顾客这样“夸奖”时,可千万别高兴过头,这句话里并不全是对我们的赞美,更多的是我们的导购已经达到了顾客的购买上限。此时,你可以冷静地回答:“我们只是把您需要的东西推荐给您,而且这些确实对您有帮助!”这样说更能被顾客认可。
但核心在于,药店也是商店,开门做的是生意,要经营下去,不会做生意怎么行呢?所以,我们要培养自己会做生意的能力。
要想让顾客觉得你是会做生意的,有这样几个小小的窍门:一是适当恭维顾客,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我们要先学会与顾客建立情感关系;二是要会笑,常言道“伸手不打笑脸人”,会笑的人总更招人喜欢;三是要勤,对于零售人来说,没有比“勤”这个字更能概括其要义的了;四是要灵活,情境千变万化,我们应对也要随机应变。
(3)每个顾客都是我们的恩人。这样想至少有两点好处,一是你面对顾客时会更投入,二是心存感恩的人更开心也更长寿。抛开这两点不说,所有的商品从生产到批发,再到仓库,几经周折到了门店,在货架上等了许久,终于被“选上”,这个过程里包含了多少人的心血,而顾客是那个为这许多人的心血买单的人,是顾客养活了这些“链条”上的人,能不感恩吗?
再说了,我们收入再少,其中的每一分钱,也都来源于顾客,不管他是美的还是丑的,挑剔的还是不挑剔的,因此,面对顾客时,我们真的应心存感激。
(4)在每天重复的工作中发现快乐。有一次季度盘点,已是深夜两点了,大家还在“数药”,店长问了我一句说:“药师,你怎么点凉茶有多少包也点得那么开心呀?”我没有回答,另一位同事搭腔道:“药师就是这样的,再平常的事他也能干得很开心。”我笑了,但他说的也确实是实话,用节奏数数凉茶“2包、4包、6包……”这不是很开心的事吗?
话说回来,开心也是工作,不开心也是工作,那为什么不开心一点呢?为他人和将来难过是极不现实的想法。
(5)学习是自己改变自己。一次培训中,一位店员来听课时迟到了,她深感抱歉。因为来得迟,后排的位置上没有打印的资料,她特地向厂家要,厂家同仁帮她找了一份,她非常认真地看起来,听课时也极为认真。
在做另一场培训时,一位药店的同仁上午听完课后,下午就运用FAB陈述的技巧与其他的沟通技巧,包括非语言表达技巧进行导购,发现轻松了许多,而且平均客单价还提高了十多元,他很高兴地向我反馈了这一情况。
在重庆的一家连锁药店讲课,本来只能坐下100人的会场,结果来了150人听课,我在现场能感受得到学员的积极与认真,对学习充满热忱,员工如此,企业会做得不好吗?
其实,说白了,人的机体结构都差不多,不同的是核心部件——大脑,而我们的大脑与电脑一样,不同之处在于软件,而知识就是我们的软件,我们的问题多源于知识不足,而增加知识、提高技能、改变心态就是在改变自己的既定人生。
(6)一些连锁药店正闷声发大财。尽管市场波诡云谲,许多人站在十字路口徘徊观望,许多人不知所措,但也有一些区域性的连锁药店此时毫不声张,正闷声发大财。财务数据我们很难看得到,这些内在的信息只有关键人员才会了解,倒是每年的百强排名中总能看到几家欢乐几家愁。这一事实证明,大家面临的问题是差不多的,但是在困境面前,因为企业的态度、团队、执行力等方面的不同,其年度报表中的净利润也有着巨大的差别。
事实上,我们每天的行为都是一粒种子,心底里渴望改变的人总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措施,而不是停留在抱怨的表层。因此,我们每天面对无数零碎的事项都可能产生两种不同的结果,一种是正的,一种是负的。
当然,这些话只对咱药店自己人说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