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物质(工作、结婚、生儿育女、退休等)为核心的生活,与在信仰(不是指宗教信仰,而是指坚持自己的信念,在以自己的信念为目标的生活)下的生活完全不同。这无优劣之分,只是不同而已。
坚持自己的信念而生活,谈何容易。在现实生活与信念之间,永远有痛苦的挣扎、磨难。又有多少人坚持不动摇?
有部电影《醉乡民谣》,参考的是20世纪60年代民谣歌手戴夫·范·朗克的亲身经历。他曾嘲讽俗气的、毫无艺术性的女歌手,而被她丈夫暴打。他在风雪里忍受着极寒和粗俗的同伴跋涉到异地,在一个制片人面前弹奏着伤感的曲子,最后被婉拒。他坐在台下,喝着闷酒,看着自己原来的同伴与他的新同伴在唱歌,听着人们对他们的掌声。在大雪纷飞中,居无定所,奔波着,推荐自己的唱片。只为坚持他的一个信念——他要唱他想要的那种音乐。
《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作者菲茨杰拉德在写给他女儿的信中说:
“但是他花了几个月的时间,让我明白诗和非诗之间的差异。在那之后,我首要发现之一是,一些正在讲授诗学的教授事实上憎恨诗歌,根本不知道它到底是怎么回事。我和他们一起接连不断地品尝无数的残羹冷炙,以至于到最后全然放弃英语。
诗歌艺术要么是如火般在内心深处燃烧的东西,如同音乐之于音乐家,要不然什么也不是,一个空洞的、形式化的无聊事物。”
菲茨杰拉德的信念是诗,那个“如火般在内心深处燃烧的东西”。他同样在经历了与世俗的斗争、挣扎。一句“以至于到最后全然放弃英语”,包含着多少没有表达出来的挣扎和痛苦。
信念永远与世俗社会、现实生活有着冲突。因为信念就是在反对现实生活的庸俗、约定俗成、一成不变、麻木冷漠、例行公事、平淡无奇、空洞乏味、沉沦、物质化。而这些就是对善、爱、美、真理、正义的否定(更不用说阻碍创新了)。因此,坚守信念的人,不管他的信念是什么,实际上他都是在追求爱、真理、美、善、正义。
我们看看自己的生活就知道了。每天一样的日程,可以一眼看穿的一生(我们不知道自己何时死,但是知道必然是死的平淡无奇)。
我们的企业和工作缺乏的不正是信念吗?在平庸和功利心下,只能滋生出软弱和不良的产品。而工作本身(这涉及我们所有的人)成为乏味的例行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