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休后,哲涛来到李健办公室,两人接着沟通,HRD如何做好公司最大的BP。
李健说:“首先,我认为HRD的思维要时刻与CEO及业务高层在同一个频道上。你要时刻问自己是否做到了,这是对HRD战略性思维能力的要求。”
哲涛点点头:“嗯,这个要求很高,我有点儿感觉了,但还是有不少差距,要努力跟上你的思维。以前我做HRBP的时候,我逐步从HR的视角转到业务的视角,是从水平面上去转的(也就是宽度上的问题),现在更要从垂直面上去转(也就是高度上的问题)。”
李健半调侃地用手拍拍自己的椅子:“你可以想象自己是坐在这个椅子上的人……”哲涛被他逗得笑起来,本来挺紧张,现在放松了一些,把紧握在手里的笔放了下来。
李健接着告诉哲涛,从CEO的角度,自己经常思考的问题有三个,而HRD应该思考如何帮助自己落实这三个问题:
企业要做什么?其业务的组合是什么?
这些事应该由谁来做?
这些事有没有做?有没有做出好的业绩?
李健说完这三个问题后,让哲涛思考一下,从HR的角度看这是什么问题,通过什么方法落实。
哲涛考虑了几分钟,在笔记本上写了几个要点,开始作答:“第一个问题,对HR来说,要做好人力资源的规划问题就是资源优先投入什么方向与领域,一定要与公司的业务布局匹配,不仅是眼前看到的布局,还要看到未来的布局,提前做好人才的储备与投入。”
“很好,那第二个问题呢。”
回答了第一个问题,哲涛心里有了点底:“第二个问题是关于人才选用的问题,就是识别好人才,包括管理者、专业人才,并对他们有比较全面的评估,如绩效、能力(技能)、态度等,当有岗位空缺的时候,很快能识别什么人适合这个岗位。这就要求HR要有比较好的人才评估机制、方法与工具,同时做好人才数据的管理。”
李健用手轻轻敲着办公桌,半眯着眼点头:“这个问题也回答得比较好,但考虑得还不够全面。我补充一下,岗位职责、目标的明确,以及岗位对胜任能力的要求也很重要,这是做好人岗匹配的前提。而且这个岗位职责与要求要定期刷新,我发现我们的岗位说明书都是两年前的,现在内外部形势已经有了一定的变化,需要同步审视刷新。”
“是的,我们会尽快组织各部门审视刷新。”
“另外,除了岗位职责与目标的明确,要同步做好人员的分工,分工越清晰、明确,内部沟通的消耗越小。但是,无论怎么分工明确,总会有些灰色地带是覆盖不了的,或者会出现一些新的事情,这就要求员工能自动自发地去完成非工作范围内的事情。”李健说完,便接着问:“那第三个问题呢?”
哲涛说:“第三个问题就要通过做好绩效管理达到,评估事情有没有做、做得怎么样,绩效管理的全流程管理就显得非常关键。绩效目标的设定、绩效目标的辅导、绩效考核的实施、绩效结果的沟通与应用,要扎扎实实做好,才能支撑第三个问题的落地。
“除了绩效管理,激励机制也需要同步跟上,这样才能确保做得好的员工得到相应的正面激励,做得不好的员工也受到相应的负面激励,才能形成一股正向的力量。”
听了哲涛的回答,李健闭目沉思了一会儿,似乎在想刚才的沟通有没有遗漏什么。他突然睁开眼睛:“我们刚才谈的基本都是人才的问题,但是遗漏了组织的问题,还有文化的问题。
“比如第一个问题,‘企业要做什么?其业务的组合是什么’,你可能先从组织上考虑,比如企业需要在组织上做什么调整、需要设置或撤销什么部门、各部门应该设置什么岗位、配备多少人等。组织考虑好了,再考虑人的事情。
“还有文化,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文化,才能支撑公司的持续发展。我们的愿景与使命是否清晰、是否传达到每一位员工、公司的核心价值观是否落地,使每一位员工都践行了……这些问题都需要HRD去思考。”
哲涛在笔记本上写下“组织、人才、文化”,然后说:“我觉得最关键的、对我最有挑战的就是要有CEO一样的使命感,然后主动思考这些问题,就如你刚才所说的,思维的到位、意识的到位,是最重要的,也是首要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