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种家国一体的“伦理本位”思想131,使得家族与国家的界限并不明确。家庭与宗族成员之间的“私人”关系同时也具有强烈的政治性,“以孝治国”即是这种即家族即国家、即伦理即政治现象的应有之义。《论语·为政》孔子对“子奚不为政”的回答就是最好的例证:“《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不过王阳明与其他众多的理学家一样,都一度是为任一方的政府官员。因而在其施政的理念与举措之中,必然有其具体的社会性、政治性面向。万物一体之仁在社会中的落实必成为一施政的宗旨,这也是宋明儒家的共同关怀。大程子将“视民如伤”四字写在公衙的桌上以自警,湛甘泉在献给皇帝的百卷本的《格物通》中几乎卷卷讲到一体之仁。与朱子不同,王阳明的政治生涯占了他一生的很大一部分。在他的传世著述中,公移与奏疏也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其中一体之仁政的论说亦可谓比比皆是。
陛下至仁天覆,惟恐一物不遂其生。132
各官务要视官事如家事,惜民财如己财……133
视童蒙如己子,以启迪为家事,不但训饬其子弟,亦复化喻其父兄。134
各官务要诚要恻怛,视下民如己子,处民事如家事,使德泽垂于一方,名实施于四远……135
……后之守令,不知教化为先,徒恃刑驱势迫,由其无爱民之实心。若使果然视民如已子,亦安忍不施教诲劝勉,而辄加箠楚鞭挞?136
大抵风土习尚虽或有异,而天理民彝则无不同,若使为县官者果能殚其心力,悉其聪明,致其恻怛爱民之诚,尽其抚辑教养之道,虽在蛮貊,无不可化,况此中土郡县之区,向附新民,本多善类,我能爱之如子,后亦焉有不爱我如父者乎?137
王阳明以《大学》古本为据将朱子的《大学》权威版本之中的“新民”改成“亲民”,实际上与他的一体之仁政思想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赵仲立之判辰也,问政于阳明子。阳明子曰:“郡县之职,以亲民也。亲民之学不明,而天下无善治矣。”“敢问亲民。”曰:“明其明德以亲民也。”“敢问明明德。”曰:“亲民以明其明德也。”曰:“明德亲民一手?君子之言治也,如斯而已乎?”曰:“亲吾之父,以及人之父,而孝之德明矣;亲吾之子,以及人之子,而慈之德明矣。明德亲民也,而可以二乎?惟夫明其明德以亲民也,故能以一身为天下;亲民以明其明德也,故能以天下为一身。夫以天下为一身也,则八荒四表,皆吾支体,而况一郡之治,心腹之间乎?”138
“明明德”是体,“亲民”是用。体用不二,明明德必亲民。如此,有致良知之教必有亲民之政。“视民如子”在王阳明的论说中至少有两层含义。一是要像对待自己的骨肉一样养护民,视民之疾苦为己之疾苦,视民之饥渴为己之饥渴。清代鸿儒陈宏谋对王阳明的这一政治论说有一点评:“阳明先生告谕,动之以天良,剖之以情理。而后晓之以利害,看得士民如家人子弟,推心置腹,期勉备至。民各有心,宜其所至感动也。”139确实,“他的奏疏文字,没有一篇不说到民生疾苦,没有一篇不说到安定民生,这都是本乎他关心民瘼‘视民如伤’的真诚恻怛,而情不容已地发出来的呼声”140。“视民如子”的另一个含义是像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负起教化的责任。王阳明非常重视教育问题,他相信“天下无不可化之人”141,每到一处必以兴社学为己任。“看得教民成俗,莫先于学。然须诚爱恻怛,实有视民如子之心,乃能涵育熏陶,委曲开导,使之感发兴起”142。
由不忍人之心而有不忍人之政乃儒家政治论说之“主题”,是儒家治道之“骨干”。而由“一体之仁”来描述这一骨干,亦是儒学的一贯家法。清儒李来章对此有一“总结性”的表述值得一引:“臣谓古之言治道者亦多端矣。论其要旨,不过使上下之间远迩之地精神贯注、血脉周流如一人之身。虽有皮肤骨髓五官百骸之殊,而一呼一吸通体皆灵。诚使心膂相依,指臂相维,不躯而疾,不督而力,虽以之赴汤蹈火亦无不可……”143王阳明从政治上申发一体的仁政自然属于这个传统的一部分。但由于他本人长期参与现实的政治过程,亦拥有相当的权力去落实自己的一体的仁政观念,所以他的仁民观拥有一种动态的社会政治意蕴(dynamic sociopolitical implication),一体之仁的观念在落实的过程中,必须遵循亲亲—仁民—爱物这一自然情感在社会关系诸如家庭、社会及世界、宇宙之中的次第性而展开。沟口雄三在论及阳明学产生的社会背景时曾指出,“明代中叶从地方官直接村落的教化、维持秩序逐渐转变为委托村落的有力者进行管理,或者由村民自治。阳明学是与这一转变期的课题相呼应,在批判朱子学的过程中形成的思想。他首先热烈地宣扬众人皆圣人,众人具备道德本性(孝悌秩序),众人发挥‘万物一体之仁’,就可以参加村落共同体的秩序。王阳明还热心地推动制订乡约、有组织地实践的运动”。又说,“儒教在明代中叶由士大夫官僚的道德修养之学逐渐转变为庶民的道德实践之学,换言之,以这一时期为界限,儒教作为民众的儒教扩大到民众阶层当中。中国阳明学的第一个历史作用就是‘儒教的民众化’”。沟口雄三对王阳明的一体说的草根基础的勾勒有助于我们理解王阳明思想的总体的社会背景。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