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理解意义。头脑风暴是无中生有的一种方法,让自己大脑一片空白,然后去填充,建设大厦。也就是说,脑海中什么想法都可以有,把所有的障碍全部拆除,然后天马行空地去想。有的时候进行头脑风暴,咨询师和疯子是一样的。
(2)全身放松。在身体和思想都放松的时候才能让自己的灵感不断地迸发出来,要不然你就无法参其中。想到什么说什么,在说的时候,有不错的思路要整理,在整理的时候要停下来。你的一个想法或许不会被采纳,但是由于你的奇思妙想带动了其他人的想法,让大家有更多的想法,这样也是为此次会议做了贡献。
(3)逼迫自己。头脑风暴就是逼迫自己有更多想法的时候,有什么就说什么,想到哪就说到哪,不要害怕、不要害羞、不要扭扭捏捏。当你参与其中的时候,就会发现原来头脑风暴会是这样的,也会逼迫自己成长。
(4)维持现场。作为一个好的咨询师,要在任何场合中发挥自己的作用,让自己脱颖而出,成为组织者和领导者。
头脑风暴特点:
(1)追求数量。头脑风暴强调数量而不是质量,目的是获得尽可能多的设想,因而追求数量是首要任务。参加会议的每个人都要抓紧时间多思考,多提设想,至于设想的质量如何,可留到会后去解决。
(2)自由畅谈。头脑风暴鼓励荒谬牵强的想法,让大家自由畅谈,同时也鼓励对想法进行发挥,将大家的想法串联起来,更深入地挖掘一切可能性。
(3)延迟评判。在头脑风暴现场禁止批评的同时不做评价,更无须判断。一切评价和判断都要到会议结束以后再进行。
(4)避免陷阱。在组织头脑风暴的过程中会有很多陷阱,我们必须小心应对。与会人数过多或是太少效果都不好,同时也要避免现场不是全员参与,只有部分参与者发言的情况。另外,活动中还会出现参与者不遵守规则的情况,对此要进行防范。
头脑风暴操作知识:
(1)要建设开放的环境。组织者不该给参加者任何条条框框的限制,应让其放松,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方位大胆地展开想象,尽可能地标新立异、与众不同,提出独创性的想法。
(2)要进行明确的分工。现场最好有4种角色,分别是主持人、记录员、专家和参与者。主持人的作用是在头脑风暴开始时重申讨论的议题和纪律,在会议进程中启发引导,把控进度。如通报会议进展的情况,归纳某些发言的核心内容,活跃会场气氛,鼓励提出意见和讨论等。记录员应及时记录与会者的所有设想,最好写在黑板醒目处,让与会者能够看清。记录员也应随时提出自己的设想,切忌持旁观态度。专家的作用有两个:一是澄清问题;二是回答问题,补充资料。对会议过程中出现的专业问题、行业信息等给予专业指导,同时做部分资料补充。参与者的主要作用是尽量提出主意,并通过发问来更深入地探讨问题。
(3)确定形式。一般头脑风暴的形式有两种:一是非结构化的,二是结构化的。非结构化的形式是,个人任意地说出想法,然后把所有的想法记录下来。结构化的形式是,参与者轮流说出自己的想法,将想法一一记录下来。
在这里笔者给大家介绍这两种形式的优缺点,便于大家深入了解。
请看表1-2,非结构化头脑风暴的优点是:见解自然未经雕琢、易在他人的基础上发挥、鼓励创造性、节奏快;缺点是会议难以主持、外向型成员易占主导地位、当成员不思考而立刻发表见解时易迷失方向。结构化头脑风暴的优点是:不易让某个人主导整个过程、强迫性地参与、易主持、允许成员有时间考虑;缺点是难以等到下一个人的发言顺序、慢节奏、不易在他人的基础上再发挥。
表1-2 两种头脑风暴形式的比较
两种头脑风暴形式 | 优点 | 缺点 |
非结构化头脑风暴 | 1.见解自然未经雕琢 2.易在他人的基础上发挥 3.鼓励创造性 4.节奏快 | 1.难以主持 2.外向型成员易占主导地位 3.当成员不思考而立刻发表见解时易迷失方向 |
结构化头脑风暴 | 1.不易让某个人主导整个过程 2.强迫性地参与 3.易主持 4.允许成员有时间考虑 | 1. 某品牌各门店 2.慢节奏 3.不易在他人的基础上再发挥 |
(4)要设定时间。会议时间由主持人确定,不宜在会前定死。一般来说,以几十分钟为宜,时间太短与会者难以畅所欲言,太长则容易让人产生疲劳感,影响会议效果。经验表明,创造性较强的设想一般要在会议开始10~15分钟后逐渐产生。会议时间最好在30~45分钟。倘若需要更长时间,就应把议题分解成几个小问题分别进行专题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