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目标与计划管控目的、办法、内容

1.管控目的

(1)细化战略规划与组织价值施工图

战略宏图不能立即实现,发展规划需要逐步推进;

价值目标、能力要求,核心竞争力培育形成都不可能一蹴而就。

经营目标与计划管控的首要目的,是搭建从现实通往规划目标彼岸的桥梁。

管控不好经营计划,战略规划、组织设置再完善,也没有现实价值。

企业经营管理混乱无序,首先乱于计划管控。

(2)价值与能力行动目标的具体化

社会、市场、客户价值创造力、专业能力、工作能力等不可把握。

价值和能力必须目标化、数据化、指标化才能进行管理管控;

目标化、数据化、指标化必须通过经营计划实现。

纳多少税、招多少人、做多少公益;

实现多少营收收入、提升多少市场占有率与覆盖率;

开发多少客户、为客户提供多少服务、解决客户的什么问题;

利润增长多少、成本下降多少、效益提升多少等;

这才是企业经营计划管控的核心与关键。

(3)明确运营管控与评估依据。

通过下达工作指令来协调管理则必然繁忙、低效、混乱;

通过经营计划管控,为组织、职能、模块与岗位设置工作目标,才能解决管理依据、行为协调、组织高效运行问题。

每个人盯着目标工作,何须朝三暮四的工作指令与无休止的沟通协调。

给谁加薪、让谁降薪,发多少奖金?

只有让数据与指标来判断与决定,才能够达到相对公平的状态。

经营计划必须解决价值创造、能力发挥与薪酬、奖金分配发放的依据问题。

经营计划是战略规划、组织价值、能力、效率、精神管控的核心要素。

2.管控办法

年度经营计划编制执行,包括目标设定与计划编制两方面。

目标设定至关重要。过高则无望达成不利于提升士气,过低则缺乏挑战性也不利于激励士气。经营目标合理性是目标设置管控的关键。

战略定位、发展规划目标的分解细化,是经营目标的主要依据。

经营环境变化太快,规划分解出来的经营目标不一定合理;

经营目标的设定,还必须考虑现实资源与环境状况因素。

利润、成本、效益目标设定后,必须配套相关经营管理工作计划。

包括整体、部门、模块等不同层面,年度、季度、月度、周、日等不同阶段。

利润、成本、效益目标必须分解至营销、制造、服务、运营不同部门,细化到专业模块与岗位;制订配套工作计划,形成财务预算、市场营销计划、产品制造计划、人力资源计划、采购供应计划、项目拓展和投资计划等计划系统。

3.管控内容

(1)价值与能力及活力管控

战略价值定位、能力发展规划、组织驱动力要求,是经营计划的指南。

经营计划偏离价值、能力、活力发展要求,即使目标高远、计划完善,甚至取得了高额利润,对企业而言都是灾难。企业在不顾一切追求短期利益的模式中,必然步入衰退甚至消亡。

年度经营目标与计划必须保持与组织机制、发展规划、战略定位的一致性。

注重利润、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兼顾长远生存发展要求。

(2)利润与成本及效益管控

经营目标与计划管控的核心内容是利润、成本、效益。

缺少具体利润、成本、效益目标数据与业绩指标的经营计划形同虚设。

没有利润、成本、效益贡献的工作,对企业而言都是无效的工作。

(3)组织与部门及岗位管控

利润、成本、效益目标,必须分解至各部门、模块甚至岗位。

目标实现责任大家承担是大锅饭模式,无法形成分田到户的内部竞争。

经营目标实现了,利益分配也容易出现纠纷。

经营目标没有实现,也容易相互扯皮、推卸责任。

利润、成本、效益分解为模块岗位业绩指标,经营计划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将经营目标设定、配套计划制订,价值、能力、活力,利润、成本、效益,组织、部门、岗位要素,全部纳入经营目标与计划管理制度,进行规范化管理才能真正达到经营为管理定位,管理为经营服务的良性运营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