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在进行一场并购谈判之前,收购方需要搜集被收购方财务方面的信息情报。仅凭财务报表上公开的利润、资产、负债等数据,收购方是无法判断这家公司真实的经营状况的。所以,收购方需要找专业的会计公司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加工,运用一些财务分析工具,比如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指标深入了解该公司真实的经营状况,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指标就是信息。如果再把这些信息与行业内其他标杆企业的类似信息进行对比分析,最终输出的成果就是情报。
每一个谈判者在谈判准备阶段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搜集与谈判相关的信息情报。一旦谈判者及时、准确地获取了相关信息情报,谈判者就能依靠这些信息情报在谈判博弈中获得巨大的博弈优势。
在没有掌握充分而准确的信息情报的情况下,就贸然与谈判对手谈判,无异于“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最终结果可想而知。在谈判之前就掌握了充足信息情报的谈判者,则可以“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案例2-1:绝不降价的中国机床制造商,凭什么拿到美商机床订单
2018年,某中国大型机床制造商的谈判代表在美国洛杉矶市与一家美商就机床出口合同展开谈判。美商要求的交货期非常短,给出的价格却非常低,中国企业不肯让步,致使谈判陷入僵局。
此后,中方谈判代表通过内线得到一个非常重要的情报:参与此项目竞争的企业除了自己,还有中国台商和日商。根据以往的经验,中国台商与日商的供货周期肯定无法满足美商的要求,而美商又与自己的最终客户签订了供货协议,交货周期短且不可更改。一旦美商无法按时交付,将面临巨额的索赔,所以表面上美商在和三家供应商谈判,其实真正能满足美商交期需求的只有自己一家企业。
中方谈判代表根据这一重要情报设定了决不降价和拖延谈判时间的谈判策略,谈判一度陷入僵持状态。
两周以后,在终端客户不断施压的情况下,美商无计可施,只能接受中方的报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