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凤鸣老师结合组织发展理论与实战经验,将企业成长划分为六个阶段,并揭示各阶段面临的核心危机,为 HR BP 提供了基于组织生命周期的管理视角。
(一) 组织成长的六个阶段(时间41:32)
1.存在阶段:企业因市场机会或偶然因素起步,核心目标是 “活下去”,管理粗放,依赖创始人个人能力驱动。
2.生存阶段:进入正式经营,需平衡产品、市场与成本,开始关注效率提升与基础管理,HR 工作以 “招到人、留住人” 为主。
3.成功阶段:业务模式跑通,市场地位巩固,效率与竞争力显著提升,但部门墙与利益冲突初现,需开始规范化管理。
4.平衡阶段:规模扩张至一定程度(如千人以上),山头主义、流程僵化等问题凸显,核心任务是通过管控与协同实现整体平衡。
5.突破阶段:寻求二次增长,尝试业务转型或新领域拓展,组织面临战略方向与资源重新分配的挑战。
6.成熟阶段:形成自我迭代机制,能主动淘汰低效业务、孵化新机会,HR 需支撑组织持续进化与人才生态建设。
(二)组织发展中的五大危机(时间56:19)
1.领导力危机(生存阶段):创始人或核心领导者的能力瓶颈可能导致战略误判,例如对市场趋势判断失误或管理风格无法适应团队扩张。
2.自我管理危机(成功阶段):业务单元或部门负责人因授权不当或自我约束不足,出现资源内耗或目标偏离,如为追求部门利益而忽视公司整体战略。
3.掌控危机(平衡阶段):高层对多业务单元或大规模组织的管控能力不足,导致协同失效,例如集团内各 BU 间资源争夺激烈却无法统筹。
4.官僚危机(突破阶段):组织僵化催生 “狗屁活”(无价值工作)、冗员(人浮于事)与逆淘汰(劣币驱逐良币),例如某部门为彰显存在感反复修改无实质意义的流程表单。
5.第一曲线危机(成熟阶段前后):企业沉迷现有业务增长,忽视技术迭代或市场变化,如诺基亚在智能手机时代固守塞班系统,错失转型机会。
段老师指出,HR BP 需依据组织所处阶段预判危机,例如在平衡阶段提前设计跨部门协同机制,在突破阶段推动变革文化建设,以人力资源策略支撑组织跨越发展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