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短板”员工管理

在团队管理和塑造方面,相信绝大部分店长都听说过木桶原理。把团队比喻成一块块木板做成的桶,这只桶能装多少水,不是取决于那块最长的木板,而是由那块最短的木板来决定的。如果一只桶要想装满水,就必须想办法将那块最短的木板补长。直到所有的木板都变得一样长的时候,木桶才能装满水。

因此,要增强团队的整体战斗力,就要多用心关注团队成员中的短板员工成长。在管理“短板”员工的时候,店长应该怎样做,才能让“短板”员工快速成长起来?

例如新入职的员工,有可能因为对行业一无所知,导致刚到专卖店时不知道从何做起。相对已经在门店里做了两三年的老员工来说,这样的新员工就是团队里的“短板”员工。“短板”员工往往一时半会很难融入团队,在和同事进行相处时,偶尔还会表现得格格不入。店长在和这样的员工进行交流时,首先要充分意识到新员工的脆弱自尊,在沟通技巧和说话方式上都要有所注意,然后在相互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有效沟通和培养。

相对于老员工来说,“短板”员工的可塑性更强,也更容易根据店长的主观意愿进行定向人才培养。所以,聪明的店长不应该视团队中的“短板”员工为门店发展的绊脚石,甚至应该为自己的团队里存在一两个“短板”员工而感到庆幸。

那么,店长该如何来管理并培养“短板”员工?

(一)“短板”员工短在哪里

要管理并培养好短板员工,店长首先应该弄清楚短板员工到底在什么地方:是在对待工作时的主观能动性短,还是本身的能力一直就短?

 

张三进入某家纺专卖店做导购员已经快三个月了,可在这三个多月里,她一单销售也没做成,每天都和其他同事一样准时上下班,该做什么工作的时候也没有特意偷懒,表面上看,她也是一名规规矩矩的员工。第一个月快结束的时候,店长找她私下聊了聊,问她有没有什么工作上的麻烦,比如会不会介绍产品、会不会和顾客进行沟通等,她的回答也很正常。到了第二个月中旬的时候,店长又把她叫到休息室,问她这段时间是不是对工作有什么想法,为什么这么长时间还没有做成一单,她支支吾吾说了半天也没说明白自己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工作中的所有流程她都是按照店长的吩咐去做的,不存在偷懒,但就是不知道为什么一直做不了单。

在第三个月快结束的时候,张三还是没有做成一单生意。按照公司的规定,新入职导购如果在试用期三个月内一单生意没做成就要被开除。这时候的店长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因为店长一方面对张三的能力产生怀疑,另一方面又因为专卖店缺少导购,而张三长相姣好又比较勤奋,培养得好的话,一定能成为门店的骨干员工。

为此,店长决定再次和张三进行单独沟通,且沟通的地点不再是门店的休息室,而是附近街道上的一家咖啡馆。舒缓的音乐,浓香的咖啡,张三不再觉得坐在对面的店长是盛气凌人的领导,三句两句一交谈,她就向店长敞开了心扉:其实这三个月里,她工作上做得一点也不开心,因为店里人少,老同事对她又爱理不理,每次在卖产品遇到实际问题的时候,她不是选择主动问同事或店长,而是随意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做,因为缺乏经验,所以一单也没做成。很多次在面对顾客卖产品的时候,她都很想做好,但每次都因为沟通的方式不对而被顾客拒绝,于是便越做越没有信心。

 

由此可见,张三的不是能力的问题,而是心态态度的问题。作为店长,只有深刻了解“短板”员工的短处才能有针对性地去培养。

(二)取长补短的方法

找到“短板”员工的短处,接下来的工作就是针对“短板”员工做取长补短的工作。

店长在深入了解每一个下属员工的长处和短处后,还要善于在工作中对员工进行搭配分工,如让某方面经验丰富的员工,带着经验缺乏的“短板”员工一起做事,让经验丰富员工充分发挥传帮带的作用。这样一来,既能让“短板”员工在工作上得到学习和成长,也能进一步锻炼经验丰富员工的领导能力,使团队各成员间都能形成相互学习和互帮互助的良好风气,从而提升团队的整体战斗能力。

以张三为例,店长就应该在团队成员中安排一名对待工作积极主动,很少有抱怨情绪的同事来带领张三。当身边的人每天都在用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工作和生活,再消极的人也会在潜移默化中慢慢地改变。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想在团队中真正实现取长补短,如何调动员工们的积极主动性才是店长最需要去考虑的。在这方面,店长一定要切忌当着很多同事的面揭某个员工的,让他下不了台的直接后果就是导致其头也不回地离开。

当然,假如店长能换个角度来看员工的,说不准员工的也会成为一种优点。例如,刚参加工作的新员工在工作经验和方法上简直就是一张白纸,这是新员工的,但这种不也说明了新人在工作能力方面的提升空间更大吗?其可塑性不也更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