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创新运营模式

丁香医生负责人杨泽方曾这样说:“我眼中的诊所发展应该是医疗服务学台湾地区,技术学美国。”那么台湾诊所有哪些创新呢?或许创办专注于糖尿病管理的台湾地区游能俊诊所的发展值得借鉴。游能俊是宜兰爱胰协会理事长、宜兰糖尿病暨慢性病照护委员会委员,月服务1800位患者,在糖尿病慢病管理领域有丰富从业经验。

他认为,在台湾地区开诊所,并没有那么难。医疗是一个改变的过程,如果你看医学新知,每天的知识都有更新,而整个医疗进程又比较缓慢,比如治疗方法,以前只是提供什么样的治疗,现在还要强调产出价值。

随着信息化越来越透明,医生也从单兵作战,变成了团队作战,尤其是糖尿病的健康管理。在诊所是有一个团队做糖尿病管理,包括护师、营养师、医师、药师等。

现在台湾地区有37%的诊所进行糖尿病管理,当然也有医保的引导。诊所数量也从4000多家成长到6000多家,所以加速是很明显的,其中真正做糖尿病照顾有团队的有400多家诊所。

他至今都记得,刚创业那会儿,曾有前辈关照过他:“开一家诊所,你都不打点滴可怎么活?”

“以后我们老人会越来越多,慢性病越来越多,因此我要走一条不一样的路。”后来,这个长辈每次见到他都非常欣慰,并说:“我当年的担心是白担心,你走这条路是对的。”

在创业这些年里,诊所团队内只有2人离开,一位是在创业最初非常艰苦,工作常常24:00都没有做完然后离开;另一位是不适应诊所的工作。目前团队从最初的14人变为34人。那如何做人员调配?

据知,一般3个糖尿病人,游能俊会聘任一个专职的护士和营养师。因为营养师跟护士的领域学习不同,指导用户饮食。

比如,一个糖尿病患者来诊所看诊,医生如果要打动患者做一些学习交易,而不开口是没有用的;医生只看血糖,不问患者怎么吃、怎么运动也没有用;医生不说什么运动可能对患者的脚有帮助,这种医患沟通也是有欠缺的。因为通常患者的理解是我来看医生,你今天叫护士、营养师做,做医生不点个头,那效果是差的!所以在学习上不断扩大医生的专业领域,是很有必要的。

另外,还需要用言传身教的方式去引导患者,加入到医生的健康管理。比如每天我们吃饭、运动都拍照,并在结束后测血糖,以此让患者也养成这种习惯。这样做既能用自身的身体体验去打造慢病管理文化,又能深入体验患者做这些事情的感受,可谓一举两得。

那怎么让医疗高效率?这个是一个积累的过程,需要做精准决策和数据的完整。同时医生的经验也要丰富,团队作战很强才行。因为医生的决策患者不见得买单,那团队协作跟病患做培训,靠组织文化影响。

所以,游能俊的诊所一般在诊疗之前,所有的数据都收集完给医生,糖化血红蛋白大约40分钟出结果,台湾地区的医保有云端,可以了解病患的过去用药情况,起始非常高效。来一个患者,医生可以直接对患者说:“我知道你吃了多少药,效果如何,要不要选择添加胰岛素?”

诊疗后,医疗服务并没有结束,患者到药师取药。如果他是胰岛素治疗者,通常会接受案例追踪,这个是不用付费的案例追踪,诊所内有外围周边的一些转接的服务。到不同的科别,如眼科、心脏科、肾脏科。

虽然到2018年,该诊所在台湾创立已13年,但是游能俊认为,创业之初不容易,而坚持初衷会引领你一路走下去。如果只是在商业上算计的话,终究会力道不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