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市场化的社会,消费越讲究,之前对官员的讲究逐渐减少,纯粹的商务及朋友间的讲究逐渐扩大。
自2013年起,反腐力度加强,“灰色消费”的影响浮出水面。除了重要节假日的旅游游客量下降20%左右外,其他景区旺季的游客量也在大幅度下降。2013年年初,我们在安顺调研,对娄家湖进行战略定位策划。在考察中,我问导游国家反腐政策对游客量有什么影响。她说:“影响巨大,我们现在参观的景点的游客量下降了70%,有的景点的游客量下降了30%,总体而言,各景点的游客量平均下降了50%~60%。”
这些一线数据比相关的统计数据直观,也超出我们工作室专家的想象。通常,我们在分析反腐力度的加强对游客量的影响时,得出的结论往往是,反腐力度的加强最多使游客量下降30%,但事实远比我们想象的严重。反腐是必要的,否则大家都会比拼高档消费。我的工作室战略定位策划的数个商业地产开发商(多是商业街)曾就高端消费和中低档消费的选择问题和投资商进行过激烈的研讨,那些最终采纳我们的意见,走中低端路线的投资商们很高兴。因为适应市场,客流量、营业额不降反升。
2013年初,笔者工作室的专家戴欣明、吴若末、戴方明在贵阳安顺屯堡进行调研
往年这个时候,这里的游客很多。而如今,整个景区一上午就几拨游客,其中一拨游客,和我们一样,是来此做工作调研的。午饭时间,导游讲,往年游客就餐前要预订餐厅,而那天,从头到尾只有我们一拨人在吃工作餐。
反腐的影响是暂时的,因为反腐虽然抑制了“灰色消费”,但却促进了消费结构的变化,大众消费开始抬头。特别是在国家狠抓内需的情况下,大众消费“热”起来,之前的高端消费场所也被迫“放下身价”,开始向大众开放。高端消费场所的这种做法带动了大众消费,使消费者的选择增加了,这很像80年代在最早开放的城市广州,普通大众也可以到五星级大酒店喝早茶。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是人情世故非常丰富的国家,“灰色消费”会被“面子”消费取代。人们会为了各种各样的“面子”去买单,经济发展的越好,越要顾及这样的“面子”,“面子”将成为新的消费动力。当然,这是正常消费,也是市场化的必然趋势,只是这种消费夹杂着中国特有的人文因素,而这种人文因素在战略定位上表现为体验,所以要区分“灰色消费”主导下的体验和“面子消费”主导下的体验,在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区域,这两种体验也是不同的。我们要学会观察这些差异,并根据这些差异做出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