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衣库的试衣间刷屏了,这不仅仅是一次刷爆朋友圈和社会化媒体的传播,其深层次的基因是商业模式和传播手法与目标用户的适配。与其说这是一次推广传播的成功,不如说是优衣库的商业模式和营销策略的爆破。过去几年,互联网思维的喧嚣,让我们很少看到“营销”这个关键词被提起、被重视、被重新定义。所以,我们说营销关系企业的命脉,是企业不得不做的事情。用什么观念、策略和方法去做这件事情是第二位的,甚至这件事情能不能直接给顾客带来价值,能不能给企业带来价值,都是第二位的。
在水产的产业互联网进程中,营销的作用将是第一位的。从微博到微信、优步,还有这个虚拟的优衣嗨,这些社交工具的进化和演变,其实都是营销的工具。如果你仅仅把这个工具当成全部,那么你就进入了舍本逐末的陷阱。当你学会玩微博时,微信朋友圈迭代了微博;当你正准备大张旗鼓在微信朋友圈开展销售和推广时,微信公众号、服务号却沦为一种麻木的工具;更有效的连接方式UBER来了,更开放、更自由的社区来了,但这些工具或者连接模式的背后,是营销在驱动着一次又一次新的引爆。
营销是供求一体化的连接器
很多人都不知道营销是一项不可或缺的专业职能,更不知道营销职能包括营销部门及其营销人员要做的事情,就是构建企业与分销商及其零售商的一体化关系。更多的企业,仅仅把营销中销售的功能发挥到极致,而忽略了一体化关系的建设。我们看水产企业,但凡货卖不出去或只能依靠单纯的价格竞争,或者年复一年不断地寻找客户的,都是没弄清楚营销当中与市场、与客户的一体化关系建设的。
《美国农产品营销》这部书在1932年提出“厂商之间的一体化运营”的观点,强调要构建一体化运营的功能平台,即集中、平衡和分散。所谓集中,就是把需要分销的产品“集中”起来;所谓平衡,就是按照流通终端或零售网点传递过来的“进销存”信息进行“平衡”;所谓“分散”就是把集中起来的产品,再“分散”到各个零售终端进行销售。用这部书中的一体化运营观点,结合移动互联,结合当时当下的水产批发、流通、商超、餐饮、专卖渠道来分析,实际上一切都没有发生改变。
营销是协调和干预的过程,一个企业的营销水平高低,实际上也就是协调和干预的水平高低。厂商协调不畅,营销干预不力,或者不准确,或者不到位,就会导致一体化运营的断裂或断层。营销这个词语,很多企业家天天挂在口头。其实,从字面上理解:先营后销,无营不销。移动互联时代的营销,实际上只是在不同的商业节点,形成了更多元的、更立体的,更具技术含量,或者更快更有效驱动用户的策略模型。
营销是持续销售的基础
鲜誉极参为什么从诞生到现在一路狂奔、销售火爆?为什么鲜誉海鲈鱼一进入市场,就是出厂即断货的节奏?这里的关键,其实是我把营销在持续销售中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包政老师指出,营销是修路。鲜誉的案例,其实也就是用营销来修路、开路。营销是销售的基础,是持续交易的基础。如果销售是“开车”,那么营销就是“开路”。正确的做法是:先开路,后通车;开通了路,车跑起来就顺畅、就痛快。过去人们没办法,只能相信“路是人走出来的”;会用车开路,车跑得多了自然就有了路。现在人们有条件了,不干这种费劲的蠢事,要学会用营销活动把路修好,建立和维持“企业—客户”之间的关系体系。即便不得已用车开路,也是“开路”在先“开车”在后,开路还是必不可少的。不同的只是既用车开路、又用车拉货,或边开路边开车。这段话应该把营销跟销售的关系,解读得十分清楚了。
当朋友圈刷完之后,当消费互联网把信誉透支到负数之后,我们其实更加真实、真切地看到营销的价值。互联网的本质是不是让陌生人交易?做过微商,或者把微商当成战略的企业家们心中应该非常有数,让陌生人成交是一个十分不靠谱的事情。如果在素未谋面的陌生人之间能够形成交易,或者持续交易,那么淘宝上就不需要那么多皇冠了,不需要比传统媒体投放高得多的各种信誉成本支出了。如果这个论断成立,那么营销就是多余的了。
一体化社区的建立,需要营销;交易的持续,需要营销;信任和信誉的建立,需要营销。
实际上,在移动互联时代,尤其是产业互联网的构建,更需要营销的筹划与适配。营销不仅将成为商业模式、企业估值、产业运营、品类运营的核心驱动要素,更是整合各种新技术、新传播工具、新互动策略的主线。从这个层面上解营销与销售的差异,理解营销作为企业命脉的重要价值,相信我们的思维会更加清晰。
链接阅读:互联网的本质是心联网
传统的工商经济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就是物质过剩了。人类之前的经济叫作物因经济(物质创造财富、需求创造财富),今天的时代是物因经济已经过去了——我们迎来了社群经济,也就是供求一体化的社群经济。社群经济与工商经济的区别,工商经济是物因推动,社群经济是社因推动。工商经济满足的是需求,而社群经济满足的是追求。工商经济是围绕产品和需求来构建体系,而社群经济是围绕人来形成商业模式。在工商经济的时代里,所有的商业的目的是为了活下去、商业要活下去,也是为了利益。在社群经济时代最重要的不是利益,而是分享,在分享中创建更高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在当时当下,社会越进步、信息手段越发达,工商经济可能越艰难。工商经济的艰难可以从另一个经济看到,其实在工商经济和社群经济当中夹着一个电商经济,电商的本质是什么?就是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通过网络,它的成本会下降,效率大幅度提升。所以导致工商经济所需要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在网络上都可以实现。而在这个时候,电商经济从十年前开始发展到现在已经席卷全球。电商经济的崛起可以很好地说清楚工商经济的脆弱之处。
互联网肯定不是实现陌生人之间的交易。互联网并不是卖东西、买东西的平台,大家在互联网上更需要什么呢?更需要的是交流,更重要的是分享。所以人类最需要的就是倾听与倾诉、交流与分享。在这个情况下,地球就被互联网变得小了。互联网三千一遇的大机会意思是说,它是对人类底层生活、底层结构的一次再造。因此在这个背景下,并不是工商经济被颠覆,而是整个旧社会被颠覆,工商经济作为旧社会的一部分顺便被颠覆了。
工商经济的产生基本上有三个条件:
(1)信息并不开放,上海的产品让新疆人知道要很久,地区差异很大。所以信息不对称,还会有工商经济。
(2)如果信息对称了,就没有工商经济了。互联网不仅是信息对称了,而且信息反向对称,消费者的信息有可能大于制造商。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的信息优势大过了厂商导致工商经济的高利润模式会逐步地崩溃掉。
(3)品牌尤其是空洞的品牌,已经失去了投资价值,反而是产品,能够实现交流与分享的产品,更具备连接的价值。
社群和互联网的介入,让传统工商经济实现从0到1的幂次方裂变。有统计机构统计,工商经济中大约有两万种商品品类,但是在社群经济中,也就是近十年,从电商到社群经济的发展进程中,已经出现了16亿个品类的产品。这种裂变,说明了传统经济受到了什么挑战。比如内裤,它只是一种消耗品。但是,在社群经济时代,麦当娜的内裤、迈克尔·杰克逊的内裤成了商品;以前的浙江民居不断地被拆毁,现在的浙江民居被当成文物。
互联网对于人类的自我价值实现的最大贡献,在于人们的情感需求、伦理需求、个性解放等,都可以在这里得到释放。这种释放是实现人以群分、物以类聚的一种形式,这种形式就叫社群化。什么叫社群?社群就是有价值观统一的人聚集的人群,有共同追求、共同理想的人聚集的社群。没有互联网,这个社群很难聚集。由此可见,如果我们借助互联网的工具,借助这种社群化生活方式的构建,形成供求一体化社区,我们原来纠结的很多难题都能得到解决。
互联、互通、互动,其实也仅仅是互联网作为工具的一种表现。互联网的本质,其实就是心联网!心联就是我们所讲的社群经济、人心相连的经济。在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中,实际上人类又回到了部落时代。只不过这个部落是以心相连的。心联、趣联,是供求一体化社区正确的方向。如果仅仅是刻舟求剑,或者仅仅把业务搬到网上就叫互联网,那就太容易了,那么多企业为什么把地面业务搬到网上,但是电商的进程并不成功呢?因为没有心联的基础,就只是简单的电商,只能靠廉价多销,而无法利用社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