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吉瓶装凉茶上市的时候(原加多宝食品饮料有限公司运作的王老吉品牌,下同),相关负责人表示:王老吉推出瓶装产品是为了产业市场扩容,更好地满足凉茶市场的需求。瓶装王老吉将保持罐装王老吉一贯的品质标准,瓶装王老吉将作为罐装王老吉的有力补充,率先在部分重点城市上市,逐步推向全国市场。
王老吉瓶装凉茶作为罐装的补充,只是基于现实的考量,“自己打自己”就没有意思了。“率先在部分重点城市上市”明显是“外交辞令”,按道理,新产品上市肯定要找基础好的市场,此时从珠三角地区跳出来找浙江、河南这样做了很多年但收效不理想的区域市场,显然是想检验一下上市的效果和消费者接受程度,如果不行就撤。
王老吉要将瓶装凉茶推广成功,而且一定要成功,否则,罐装产品将被瓶装凉茶不断蚕食,甚至被赶到餐饮渠道、现代渠道和特通渠道,那样,王老吉罐装凉茶就有被“边缘化”的危险。由此看来,加多宝太过于“谨慎”了(不知道内情,只能这样揣测)。
和其正瓶装凉茶经过几年的市场培育,已经获得了部分主流消费者的认可,可谓是包装制胜的典范(便于携带、600ml更实惠),同时,借助康师傅“再来一瓶”的方法,“引爆”了整个华南市场。但霸王凉茶在跟进的时候,却没能重现辉煌,霸王凉茶的失误很明显,如果不用“霸王”这个名字会怎么样?可能是另一个结果,这里不再讨论。
王老吉推出瓶装产品,消费者肯定会尝试消费,也就是说,铺货及铺货后的第一轮动销应该没有问题。
瓶装王老吉,每瓶500ml、终端价格4.5元,如果是4元/瓶,就会抢自己罐装产品的消费者,如果定在5元/瓶,消费者就难以接受了。瓶装饮料,5元的终端零售价是一个坎,超过限度,很难做到一定的规模。
综上所述,终端价格设定、第一轮动销肯定没有问题,那么,可能遇到的问题是什么呢?
(一)上市区域
这也是界定消费者的过程,因为三四线城市要接受4.5元的终端零售价是有障碍的。瓶装产品一定要做一二线市场,让其他品牌进不来,进来了也站不住脚。和其正在珠三角地区主要在城中村、厂区、工业区、城区、郊区接合部等外围市场销售,在这些地方,消费者价格敏感度高、追求实惠,王老吉瓶装产品直接引发正面冲突没有任何意义。相反,要直接做和其正做不了的一二线城区市场,不给其继续渗透的机会。
(二)价格体系
王老吉瓶装凉茶是否有足够的毛利让渠道商推动产品销售。4.5元的零售价,消费者首次尝试不是问题,因为有王老吉强大的品牌号召力,接下来,没有渠道的推动力,新产品上市后很难进行全面维护。很多时候,产品最终上量,一定要让二级批发商等分销系统接受和推介产品。
(三)管控模式
王老吉瓶装凉茶应该采用原有的终端掌控模式,但刚刚运作的新产品,与原有产品是同时操作还是由新团队操作,这都是问题。新产品刚刚上市,由渠道精耕慢慢变成终端掌控会更有效率、更有效果。
不管怎么说,要在第一个关键点上理清思路,弄清楚推出瓶装凉茶的目的:一是不同包装形式增量;二是抵制竞争品牌在一二线城市的竞争,不让竞品蚕食销量;三是不让对手的瓶装凉茶成为整个凉茶市场的主流,就算瓶装产品要成为凉茶的主流,也要凉茶品类的开创者王老吉自己成为主流。所以,瓶装凉茶一定要在主要城市和基地市场推广,而且越快越好。
王老吉、加多宝之间的官司、广告、口水战等炒热了凉茶市场,迅速让一个区域凉茶品类被全国消费者接受,并完成了消费者教育。这是好事也是坏事,好在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坏在瓶装凉茶成长性受到了压制和破坏,包括加多宝、王老吉、和其正的瓶装凉茶。
现在的情况是,广药收回了给加多宝的王老吉品牌使用权,从此便开始了加多宝和王老吉的“红罐大战”。尽管官司不断,但结果皆大欢喜,加多宝2012年的销售额约200亿元,王老吉2012年的销售额约40亿元。
2013年,广药王老吉宣称销售额超过150亿元,看到这个数据,大家都很吃惊。仔细看看,这个数据不是按照出厂价核算的销售额,而是按照终端零售价核算的销售额。因为凭市场经验,加多宝和王老吉的市场覆盖和销售不是一个量级。
王老吉出厂价销售额不会超过80亿元,而根据市场经验估算,2013年,加多宝出厂价销售额应该在200亿元左右;按照出厂价估算,2013年凉茶总销售额突破了3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