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的客户开发,需要前期做好充分的行业调研、规划和准备。
首先,做好客户细分。
专业的猎头顾问需要聚焦属于你的主战场,一方面寻找有发展空间的市场;另一方面知道你的核心优势领域在哪里。
麻辣、辛辣、香辣,每种辣法不一样,需要知道最贴合你的口味在哪里。
猎头顾问在进入一个行业时,首先要做行业分析,清楚知道行业体量如何、经营情况如何、目前处于什么样的发展阶段、是否有政府的重点支持等。了解了大环境之后,再来看看行业内的top企业有哪些,这些企业情况如何,人才主要缺口在哪里,还有哪些目标客群等。
怎么在行业里找目标客户群体呢?
以我专注的服装行业为例,如果想开发更多的服装品牌客户,就可以到各个商场去市场调研。在商场入口或电梯口,先用手机拍照品牌导引图,然后到店铺看吊牌,回来后网上查资料研究公司,看是否有机会BD。
每个行业都有类似的信息渠道,比如一些高科技园区,里面有非常多的行业内公司。如果能和产业园达成合作,成为他们的人才供应商也是不错的选择。
要找到属于这个行业独特的收集信息的方式,你会比竞争对手更快一步。
其次,做好客户的选择。
除了前面提到的一些选择客户的维度,做细分行业的猎头,要有策略地进行客户的取舍。一个行业的头部客户资源是可穷尽的,但现在越来越多的新锐公司正在崛起,原则上也是目标客群。由于猎头精力有限,选择哪些客户作为KA,选择哪些客户作为人才池,还是有讲究的。
简单来说,还是看目前的服务能力和猎头自身优势在哪些客户身上有机会最大化变现,这些客户就是合作的第一梯队。有些头部客户,虽然平台和口碑很好,但与猎头的合作中会有一些特殊情况,比如合同条款很差、对人的要求很苛刻、查重率很高、猎头供应商非常多等,类似这样的情况,建议可以不着急合作,同时多留意他们入职了哪些高端人才,这些人才也可能是你的“猎物”。
通过正在合作的头部客户,可以帮助猎头顾问积累优质的候选人,并且可以通过这些优质的人才来挖掘更多的商机,持续开发和维护具有发展潜质的中小企业客户。
在KA+PS模式下,我们持续开发的客户,应当是给我们提供同质化岗位的,能助力猎头的人才推荐报告实现“一推多”的那些客户。
那么,和中小企业客户合作有什么优势呢?
因为我专注在行业深耕,所以会挖掘出很多深层次的客户,他们可能现在体量还不大,甚至是初创阶段,但发展势头很好。与这类客户合作,我发现他们的效率很高,有时候就是创始人一轮面试就可以决定录用,而且猎头顾问通常是和决策人直接对接信息,对需求的把握准确度和效率更高。
同时,与这类公司合作,对猎头的专业度要求更高,需要猎头顾问作为真正意义上的顾问,不只是推荐一个人选这么简单,因为有些中小企业老板想改变但不知道如何改变,猎头顾问这时候需要根据企业的目标和现状,和企业老板一起分析痛点、梳理架构、盘点岗位,真正帮助客户解决问题。在咨询过程中,猎头也会为自己创造出更多的高端职位的机会,达到双赢的局面。
选定了想要开发的客户之后,猎头顾问通过什么渠道,可以成功联系到这些目标客户并拿到可服务的职位呢?
比尔·盖茨曾说:“将你的公司与竞争对手区分开的最佳方式,将你与碌碌大众区分开的最佳方式,就是充分利用信息。你如何收集、管理和使用信息将决定你的输赢。”
以下几个渠道可以获得有效信息:
高管:学会对话高管,从高管层面切入的合作最靠谱。比如创始人、GM(总经理)、VP(副总)、BU head(事业部负责人)等。这些人群的联系方式较难从常规渠道获得,不妨问问候选人或者熟人,或者拜托朋友问其他人,大家都在一个行业,只要你想联系的人,一定会有突破口。
Line Manager(直线经理):从line manager下手BD效果也很好,因为他们最懂需求,知道公司内岗位与人员的变动情况,最有实效性,用人也最急。但和这类人联系要注意一点,不要忽略HR的感受,更不要让HR完全不知情,需要猎头拿捏好分寸。
HR群体:猎头应该是和HR联系最频繁的,也是重要的BD对象。HR是信息最集中的地方,也知道各岗位的招聘进度,很多企业的HR具有直接决定猎头公司引进,以及把岗位给哪家猎头公司的权力。
尽量和HR一起沟通探讨岗位的核心要求,如果HR也不清楚,可以让HR帮忙组织一次猎头顾问、HR与直线经理的三方沟通,能够让猎头顾问更加清楚岗位要求及相关情况。用什么样的方式快速匹配和评估候选人,就看猎头的实力了。
这里的关键点是:通过HR渠道BD客户也要找对决策人,比如HRVP(人力资源副总裁)、CHO(首席人才官)、HRD(人力资源总监)等,需要慢慢摸到企业中关于猎头引进与岗位分配的“决策链”,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沟通。
很多时候,猎头顾问联系小HR总是说没有猎头需求,是因为猎头联系错了对象,不是没需求,而是小HR有时压根就不关注高端岗位。所以,猎头顾问不要打一次电话,听到某企业的HR告诉你公司没预算或者不合作就再也不联系了,而是要再联系该企业其他的HR,更高层级的HR,最终找决策人。
在打BD电话前,建议猎头顾问先充分了解目标客户的企业情况、核心产品、竞争优势,最好是了解到明确的岗位、准备好优质的简历,并且梳理好自己公司和团队的核心竞争优势信息,然后去打客户的电话,成功的概率会大一些。
有时候,行业“八卦”也是顾问找商机的手段,比如市场传言某个企业的高管离职了,或者最近经历了组织架构调整,又孵化了新品牌等,猎头顾问带着这些信息去BD效果会更理想。
我发现,即使目前在合作的客户,如果是见面,现场会提供更多的更高端的岗位,而只是电话沟通、没有见过面的客户就相对保守。所以,客户是“跑”出来的、“见”出来的,拿人才推荐报告“堆”出来的。
能帮HR解决问题的顾问,围着HR转的顾问,客户自然会优先选择这些顾问的候选人,并把好的岗位给这些顾问。
客户开发阶段还有一个比较关键的问题,就是合同谈判。每个人的谈判思路和方法不同,市面上也有很多关于如何谈判的资料,可以多学学、多看看,这个话题在这里就不做更多展开,简单地说两点:
第一,气势层面:你有足够的实力,才有足够的底气和客户谈更好的合同;你有更多的“生意”,才有权利“任性”地选择客户。猎头顾问和客户谈合同的强势程度,取决于手上积累的优质候选人的资源厚度,以及对岗位和候选人匹配度的洞察。
第二,性价比层面:有的放矢,不要被眼前的高费率但需要投入很多精力的单子影响,我们更看重同质化的岗位,是“一推多”,相比高费率但关联度低的案子,我建议接受相对不是高费率但能提供持续同质化岗位的案子,这样你才会实现高效高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