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底,叙利亚政府军对伊斯兰极端势力的一个据点发动强攻。与以往不同的是,在这次战斗中,叙利亚政府军有了一支特殊的盟军:四台俄罗斯产的“平台M”(PLATFORMM)战斗机器人。这款战斗机器人全重0.8吨,长1.6米,高1.2米,采用履带式行走结构,拥有25度的爬坡能力,并能越过21厘米高度的障碍物。车身安装有大容量锂电池,可以持续工作四个小时。机器人的武器系统为7.62毫米机枪和榴弹发射器。
在战斗打响后,俄军无人机首先升空,将战场情况实时传送到俄军指挥系统。操作员操作战斗机器人抵达距离武装分子据点100多米的距离进行攻击。叙利亚政府军的步兵则保持在战斗机器人身后接近200米的安全距离上,等战斗机器人完成第一波进攻后,再对武装分子进行后续清扫。因为战斗机器人的参与,这次参与进攻的叙利亚政府军只有4名士兵受伤。
除了用于进攻的机器人,战场上出现的还有用于侦察和巡逻、运送弹药和撤离伤员、清雷排爆、破除障碍等各种各样用途的机器人。机器人不会饥饿,不懂害怕,不会忘记或者是违背上级命令,最重要的是,不会流淌出能激起后方激烈反战情绪的鲜血。预计到2040年,美军中的机器人数量将大大超过人类士兵的数量。几乎可以肯定,在不远的未来,军用机器人将成建制、集群化地参与作战。
无人机比机器人更早投入战场。真正能够执行侦察、跟踪和通信等军事任务的无人机率先出现在以色列。第四次中东战争,以色列用无人机引诱埃军的地面防空火力开火,然后再出动轰炸机对埃军地面目标实施轰炸,取得了显著的战果。
美军在海湾战争以来的历次战争中,都动用了无人机承担侦察任务。到了阿富汗战争时期,无人机开始拥有攻击能力。2001年5月,一架“捕食者”无人机从610米的高度发射导弹,命中了一辆距离5600米的塔利班坦克。有“坎大哈之兽”称谓的“哨兵”无人机,参与了2011年5月对本·拉登的剿杀行动。
军用机器人和无人机都离不开强大的芯片的支持。半导体产业自诞生之日起,就与军事目的密切相关,硅谷将自己的起步归功于五角大楼的订单。芯片问世不久就被用于导弹的导航系统,仙童公司刚成立就拿到了美国国防部“女武神”超音速战略轰炸机的晶体管订单及其他军工合同。没有集成电路,巨大的航天火箭无法从发射台升空。有了它,“北极星”导弹和折翼式F11战斗机的研制才能进行。芯片技术使美国在冷战期间对苏联有了很大的优势。以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为主的政府机构,在美国高新科技的研究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诸如机载激光反导、空天飞机、互联网、硅半导体、CDMA等应用科技,均源自政府部门的牵头。直至2017年,一份由白宫发布的报告仍然指出:“前沿半导体技术对于国防和军方的强大,至关重要。”
在5G之前的移动互联网,网络的速度和能存储的数据都是有限的,5G技术终于造就了一个能够实时控制、随时在线的移动互联网空间的存在,从而让在全球范围内遥控机器人和无人机进行作战的战争模式成为可能。这很可能在10年后成为美国对外战争的主要形态。未来的战场,不再有英勇的士兵去冲锋陷阵。无论是情报战、网络战、斩首战、无人机战还是机器人战,所有的军人都将在安全的大后方舒舒服服地坐在有空调的操纵室里看大屏幕。在军用机器人和无人机这样的移动互联网武器面前,机枪、大炮、坦克、军舰、飞机和航母等在一战和二战中叱咤风云的武器都可以送进博物馆了。
早在1898年,在美国纽约麦迪逊广场花园举行的电气展览上,划时代的天才科学家尼古拉·特斯拉就展出了世界上第一台无线电操纵的机器人自动船。这是一艘装备了“借来的头脑”的超级飞船,是“现代化制导武器和制导运载工具、自动化工业以及机器人的共同先祖”。特斯拉还构想了洲际巡航导弹、无人机、自动驾驶汽车和一些最基本的计算机技术。他认为:“我们最终要生产出这样一种遥控自动机器——它具有仿真智能,似乎拥有智力,可以任意活动,它的出现将引发一场革命。”特斯拉已经预见到了建立在无线电基础上的机器人和无人机的军事应用,只是他的思想实在过于超前,要等到一百多年后的今天,5G时代到来之际,他的设想才能变成现实。顺便说一下,特斯拉还是无线通信技术的先驱,他预见了全球通信时代的到来,甚至预言过可以装进口袋里的移动通信袖珍装置。玛格丽特·切尼:《尼古拉·特斯拉:被埋没的天才》,四川文艺出版社,2016年,160页、168页。
阿富汗这个地球上最贫穷、最闭塞的内陆国,从建国到现在,几乎经历了历史上所有大国的入侵,但是从来都屹立不倒。桀骜不驯的民族、复杂崎岖的地形,让阿富汗成为著名的帝国坟场。但是,在不久的将来,阿富汗很可能将发现自己又面临了一个全新的战场:网络全面被黑、所有的通信都被监控、天上飞的是无人机和导弹、地面上巡逻的是机器人,他们将面临全方位的打击,却看不见一个敌人。昔日的敌方军营如今空空如也,永远消灭不完的只有机器人与无人机。敌我形势将完全逆转,中亚山地之鹰将发现不仅自己擅长的游击战术变得无的放矢,相反的是,敌人可以无休止地进行不分昼夜的游击攻击。
未来的战争必须建立在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和物联网基础之上。“美国有超级计算,也有超级存储,但是没有超速联接,因为美国光纤网不充分,也不用最先进的5G,它在人工智能上可能就会落后一步。”中国在5G标准中所占份额已达到30%,5G基站数量已经是美国的10倍,并将在2023年完成5G网络的全覆盖。华为不仅在5G通信技术上占据了领先地位,在人工智能、云计算和物联网上均有布局。摩尔定律虽然失效,但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应用层面上,还有广阔天地可以大有作为。华为实实在在地威胁到了美国作为一个超级军事大国的地位,这是美国要向华为宣战的根本原因。而这一场与智能手机、移动通信、半导体以及未来科技相关的战争,才刚刚开始。尾声尾声2020年5月27日的温哥华,天气晴朗。当地时间上午10:45,孟晚舟离开家门,在保安的严密保护下,赴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高等法院听取聆讯结果。其实,根据事先的安排,法庭在9:00已将判决结果——孟晚舟的行为符合美国和加拿大的“双重犯罪”标准,告知控辩双方。也就是说,孟晚舟在出庭前已知判决结果,但她仍决定亲自出庭。
此前,孟晚舟的辩护律师提出,为了制裁伊朗而把孟晚舟引渡到美国是不符合加拿大的价值观的,因为加拿大已经撤销了对伊朗的制裁。但法院的裁决是“一面倒”的,接纳了加拿大联邦检察官代表美国政府提出的论点,全盘驳回孟晚舟律师团队提出的论点,其结果是对孟晚舟的引渡程序将继续进行。做出裁决的同时,法官指出,加拿大《引渡法》第23章第3条明确提及,司法部部长可以基于政治权宜在任何时刻取消引渡程序。法官认为,加拿大司法部长可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如果觉得引渡到美国对孟晚舟是不公平的、有压迫性的,可以拒绝引渡要求,立即释放当事人,完全不受法庭判决结果影响。但不想承担责任的加拿大总理特鲁多于5月21日依然在强调,加拿大“司法独立”,案件应交由法庭审理。加拿大的法院与政府在是否引渡孟晚舟的问题上相互踢起了皮球。
加拿大法院的这一裁决,意味着加拿大法院对孟晚舟的引渡案还将继续审理,孟晚舟在经历了544天的“软禁”后,电子脚铐还是不能松绑,仍要过“取保候审”的生活。对于她最终是否被引渡到美国,将会触发新一轮的法律程序,上诉时间很可能旷日持久、长达数年。而且,从历史数据上来看,孟晚舟要想最终获得拒绝引渡的结果将是相当艰难的。
而在加拿大法院做出对孟晚舟不利的判决之前,美国对华为的制裁力度已大大升级。美国时间2020年5月15日,美国商务部网站发布了对华为新的制裁措施,要求所有使用美国技术的厂商,向华为提供芯片设计和生产都必须获得美国政府的许可,包括:利用美国软件工具设计任何华为或海思芯片都需获得美国许可;根据华为或海思的设计来生产任何芯片都需要事先获得美国许可。
这些限制是对华为芯片产业链薄弱环节的精准打击。华为可以自己设计芯片,但其设计芯片所需的高端EDA工具还严重依赖美国的企业供应。此前通过与欧洲企业合作来获得最新版的EDA工具的方式看来走不通了。华为的芯片生产必须外包,但包括中芯国际在内的国内芯片制造厂商仍有部分设备依赖于美国。而且,华为设计的芯片尤其是7纳米工艺高端手机旗舰芯片只有台积电有能力代工,中芯国际替代不了。台积电代工环节如果受到限制,可能会让华为高端芯片的生产陷入停滞。这些限制意味着,未来华为生产的每一颗芯片都需要经过美国政府的核准,从台积电、三星、联发科、展讯到中芯国际等所有可能使用美国软件、设备、技术的芯片厂商都将受到影响。这等于是美国以其一个国家的科技实力全面封锁华为,华为受到的打击力度几乎是超限的。
不过,我们也要看到,美国商务部一年前发出的禁令没给华为上游供应商缓冲期(从发布到生效仅隔36个小时),而本次禁令竟要拖到120天后才真正执行,而且还留有余地,不是直接禁止,而是申请许可。特朗普为何变得如此犹疑?这是因为,中国外交部此前就发声力挺华为,表示“对于美方的这种科技霸凌主义,中国政府绝不会坐视不理”。5月16日,中国外交部表示,中国将坚决捍卫本国企业的合法权利,敦促美方立即停止对华为等中国公司的“不合理打压”。《环球时报》亦列出中方可能使用的具体反制选项:将美有关企业纳入中方“不可靠实体清单”,依照《网络安全审查办法》和《反垄断法》等法律法规对高通、思科、苹果等美企进行限制或调查,暂停采购波音公司飞机等。
美国商务部的新禁令出台仅一个月就自己“打脸”。出于美国企业在5G标准制定上被边缘化的担心,美国商务部于6月16日发声允许美国企业与华为在5G标准方面展开合作。这一事件表明,美国在与华为和中国的科技对抗上并无必胜的把握。
其实,美国商务部新禁令的出台,就已经意味着美国过去一年对华为的封锁是失败的。美国断供华为的芯片,华为基本上在这一年内实现了“去美化”的替代供应。其中难度最大的手机射频芯片,海思已经自行研发出来了。日韩贸易战的结局似乎也可以佐证,国家级别的半导体产业制裁是很难奏效的。日本对韩国进行封锁的三种半导体材料,韩国很快就在中国等地找到了替代品。在韩国那巨大订单的诱惑下,这些替代品的质量迅速提升到可与日本产品媲美的程度。日本发现这种封锁不仅没什么作用,还极可能永久性地失去韩国这样一个大市场。制裁之后仅仅一个多月,日本就宣布恢复对韩国的半导体材料供应。所以美国对华为的制裁,大概也将无疾而终。
此外,2019年底爆发的新冠疫情已席卷全球,作为确诊人数及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美国经济已受到严重的打击,失业人数达到史无前例的3000多万。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由于措施得力,中国的新冠疫情已基本结束,经济取得快速恢复。在这一背景下,特朗普自然需要掂量,此时对中国再升级科技战和贸易战是否明智?对特朗普来说,即将到来的11月份的美国总统大选是头等大事,给华为的120天缓冲期将在美国大选来临之前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结束。对华为的制裁能否执行,或许将成为特朗普获取选票的重要筹码。我们姑且可以得出一个推测:如果美国走出疫情阴影,特朗普对华为的制裁乃至对中国的科技战将大概率进一步升级;反之,如果美国经济继续下行,特朗普为了保住他的选票,很可能让其对华为的制裁虎头蛇尾、草草收场,而孟晚舟也许可以早日从加拿大脱身、回归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