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流程必须挑战传统

和企业员工优化流程图时,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就是:“我们企业就是这样做的!”这句话成了他们搪塞流程设计不到位的借口,反映出他们担心改变。他们担心:改变会不会得罪领导?会不会得罪同事?会不会招致骂名?为了落实责任,我总是强调流程的拟制者必须署名,这也增加了他们对日后承担责任的恐惧。

设计者的担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不敢删减过多的重复签字审批环节,怕得罪领导。例如,各种申购、领用、报销流程,往往有很多签字环节,每一个签字者在企业都是有实权的人物,设计者减少哪个环节都意味着削减对方的权力,都会让自己吃苦头。

2)不敢分解权力集中在同一个岗位的工作,怕得罪同事。例如,一条龙采购流程,从市场调查到选择供应商、签订合同、订货履约、申请结算付款、与供应商对账,都由采购员包揽到底。采购员大量的时间花费在内部沟通和协调上,无暇顾及采购核心工作。同时,又给供应商“腐蚀”采购员留下巨大空间。按照正确的做法,就要重组采购流程,至少分为采购谈判与采购履约两大三级流程,然后按专业和效率分工,让采购员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开发市场上,后续服务跟进工作交给其他员工。这样做,既能提高工作效率,又能节省工作成本,还能防范职务腐败,可谓一举多得。但设计者往往“不敢得罪人”——在他们眼里,采购员不是普通员工。

3)不敢创新,既怕增加自己的工作负担,又怕招致同事的反对。例如,信息汇总与传递、标准贯彻与效果反馈,特别是三级流程中增加的管理改善总结工作,往往是企业日常工作中没有进行的或很少涉及的工作。众多企业的实际情形是:要么就事论事,要么有布置无检查,要么有传递无反馈,缺乏同类问题的归类、归纳、分析、整理升华的经验,甚至认识模糊。如果由专家建议增加某项工作,很多员工会持反对意见。如果实施创新流程,对管理者或责任承担者的自身素质要求较高,势必会增加他们的工作强度和难度。

如果设计者自我设限,胆小怕事,优化流程根本无法进行。企业负责人如果真心想要改变现状、改善管理,就应该经常过问设计者的工作进展,并且主动关心有没有打破传统流程,鼓励他们突破现状,参与创新设计讨论。只有这样,设计者才会消除疑虑和恐惧,才能激发他们的创意和灵感,才能奠定优化流程的坚实基础。

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企业负责人。企业负责人不仅要向流程设计者授权,还要给流程设计者壮胆,必须给他们描绘企业战略、表达自己改革的决心!设计流程图期间,“大胆挑战传统、勇于突破现状”就是他们的工作,也是他们的使命。毕竟流程图设计完之后还要审核、审批,设计阶段连改变的想法都没有,怎么能优化流程呢?

没有企业负责人的引导、参与、鼓励,优化流程就是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