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常见问题解答与实战建议

(一)供应商管理类问题

  1. 问题 1:二级供应商能力不足,如何提升其质量与交付水平?

 

  • 一级供应商赋能:一级供应商可向二级供应商提供技术支持(如共享零部件设计标准”“开展 VDA 6.3 审核培训),定期派工程师到二级供应商工厂指导生产,例如某一级供应商为二级供应商提供焊接工艺优化方案,提升零件强度合格率
  • 主机厂协同监督:主机厂可要求一级供应商提交二级供应商管理计划,定期审核一级供应商对二级供应商的管控情况(如是否开展现场审核”“问题整改是否到位),对表现差的一级供应商,减少订单量并要求整改;
  • 政策借力:引导二级供应商申请政府数字化转型补贴,引入简易版质量管理工具(如 “Excel CP 模板”“基础 FMEA 表格),逐步提升管理能力,例如某二级供应商通过补贴引入检测设备,零件检测合格率从 85% 提升至 98%”

 

2.   问题 2:供应商变更原材料未提前通知,导致零件质量波动,如何避免?

 

  • 签订变更协议:在合作初期明确变更管理条款,要求供应商涉及原材料、工艺、设备变更时,需提前 15-30 天提交变更申请,说明变更原因、影响评估与验证计划,未经主机厂审批不得实施;
  • 系统监控:通过汽车质量管理软件设置变更预警,供应商提交变更申请后,系统自动通知主机厂技术、质量部门审核,审核通过后方可执行,如某供应商申请变更塑料原材料,系统自动触发审核流程,技术部评估后认为会影响零件耐热性,驳回申请
  • 绩效挂钩:将变更合规性纳入供应商绩效评分,如未提前通知的变更每次扣 10 ,评分低于 80 分的供应商,暂停新项目合作并要求提交整改报告。

 

3.   问题 3:供应商交付准时率低,多次出现延期,如何解决?

 

  • 根源分析:首先排查延期原因,是产能不足”“原材料短缺还是计划衔接不畅,例如某供应商延期是因关键设备故障,需协助其制定设备维护计划
  • 预警机制优化:将交付预警时间提前,如原本提前 7 天预警,调整为提前 15 SQE 提前核查供应商生产进度、原材料库存,例如提前 15 天发现供应商原材料未到,协助其对接备选原材料供应商
  • 备选方案:核心零部件建立双供应商机制,主供供应商延期时,启用备选供应商,例如某汽车电子零件主供商延期,备选供应商在 3 天内补足货量,避免主机厂停线

(二)项目管理类问题

  1. 问题 1:新项目采用新技术,测试周期紧张,如何平衡测试充分性与项目进度?

 

  • 分阶段测试:将测试拆分为关键性能测试次要性能测试,优先完成关键性能测试(如电池安全性测试),次要性能测试(如外观细节测试)可与批量生产同步进行,例如某新能源汽车电池,先完成穿刺、高温测试,确保安全后启动小批量生产,同时开展低温续航测试
  • 资源倾斜:为新技术测试调配更多资源,如增加测试设备、安排 24 小时轮班测试,缩短测试周期,例如某自动驾驶传感器测试,原本需 10 天,增加设备后 5 天完成
  • 风险预案:提前制定测试失败备选方案,如新技术测试不通过,立即切换回成熟技术方案,避免项目停滞,例如某新型电机测试失败,启用备用传统电机,项目仅延期 2

 

2.   问题 2:项目团队沟通效率低,信息传递滞后,如何改善?

 

  • 统一沟通平台:使用汽车质量管理软件或协同工具(如企业微信、钉钉),建立项目专属群,所有沟通(如任务分配”“问题反馈)在群内留痕,避免口头沟通遗漏,例如项目经理在群内发布‘XX XX 日前完成样件检测,相关人员需回复确认,确保信息传达到位
  • 固定沟通机制:设定每日短会(15 分钟)+ 每周例会(1 小时),每日短会同步进度与问题,每周例会讨论难点与下周计划,例如每日短会确认今日是否完成零件图纸评审,每周例会审核项目进度是否符合计划
  • 责任到人:在会议纪要与系统中明确每项任务负责人,避免责任模糊,例如零件爆炸图评审由技术部李工负责,SQE 王工协助,截止日期 XX XX ,负责人需定期同步进展。

 

3.   问题 3:项目后期发现零件设计与装配需求不匹配,整改成本高,如何避免?

 

  • 早期协同:在设计阶段邀请主机厂装配工程师、供应商生产工程师参与评审,从装配可行性”“生产便利性角度提出意见,例如某零件设计过于复杂,装配工程师建议简化结构,避免后期装配困难
  • 样件试装:在 OTS 阶段进行样件试装,验证零件与其他部件的适配性,如将样件安装到样车中,检查是否存在安装间隙过大’‘无法拧紧螺栓等问题,试装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避免批量生产后返工;
  • 设计评审标准化:制定设计评审 checklist”,涵盖装配要求”“生产工艺要求”“质量标准等维度,确保评审无遗漏,例如 “checklist 中明确零件需预留 XXmm 装配空间’‘焊接点需避开应力集中区域’”

(三)岗位能力提升类问题

  1. 问题 1:想从事 SQE 岗位,无相关经验,如何准备?

 

  • 知识储备:学习汽车行业质量标准(IATF 16949VDA 6.3)与五大工具(FMEACPPPAPMSASPC),可通过书籍(如《我在世界 500 强做供应商质量管理》)、线上课程(如行业协会培训)掌握基础理论;
  • 实践积累:从质量工程师、检验员等基层岗位入手,参与零件检测”“现场审核等工作,积累实操经验,例如参与供应商现场审核,学习如何识别生产过程风险点
  • 软技能培养:锻炼沟通协调能力(如模拟与供应商沟通质量问题)、现场洞察力(如到工厂观察生产过程,分析潜在质量隐患),考取 PMP(项目管理专业人士)证书,提升项目管理能力。

 

2.   问题 2SQE 如何高效推动供应商整改质量问题?

 

  • 明确要求:向供应商传递清晰的整改要求,包括整改目标(如‘ppm 值从 500 降至 100’”“整改期限(如‘15 天内完成”“验证标准(如连续 3 批样件全检合格,避免模糊表述;
  • 现场支持:必要时到供应商工厂现场,协助分析问题根源(如观察生产过程,发现操作人员未按作业指导书操作’”),提供技术建议(如推荐更精准的检测方法);
  • 闭环跟踪:建立整改跟踪表,记录问题描述 - 整改措施 - 验证结果,整改完成后需现场复核,确保措施落地,例如某供应商声称已更换设备SQE 到现场确认设备型号与运行状态,避免虚假整改’”

 

3.   问题 3SQE 如何平衡质量要求项目进度

 

  • 风险分级:对质量问题按严重程度分级,如致命问题(影响安全)需立即整改,暂停项目进度;轻微问题(外观小瑕疵)可与主机厂协商,在不影响核心性能的前提下,边生产边整改,例如某零件外观划痕不影响强度,可先交付用于样车组装,后续批次优化工艺
  • 提前介入:在项目启动阶段,将质量要求融入项目计划,预留整改缓冲时间,例如在样件交付节点前预留 5 天,用于应对可能的质量问题整改
  • 协同决策:遇到质量与进度冲突时,及时组织主机厂技术、生产、采购部门与供应商召开协调会,共同评估风险(如整改会导致项目延期 3 天,是否接受),制定最优方案,避免独自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