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不断开发经销商来填补空白市场,是乌江获得业绩增长的核心途径,乌江深知这点的重要性,故此将“打到三线去”作为未来几年的战略任务。不过笔者认为,有两点值得深入思考:
其一,乌江这几年的波浪式发展表明,当其在大力开发空白市场一个阶段出现增长高峰后,总会出现一个增长下滑的低谷,这意味着空白市场在开发后需要一个阶段来巩固,还不能尽快产生持续增长的内在动力。尤其是近几年,乌江增长曲线中的高峰低谷周期已经越来越短,明显地体现出空白市场开发所带来的边际效应日益降低,开发空白市场已经不像以前那样能够给企业带来更持续的增长动力。
其二,随着空白市场的大量开发,笔者发现乌江的整体业绩并没有实现与空白市场开发数量同比例的增长,反而拉低了区域单位的平均业绩水平。据齐鲁证券资料,乌江自2013年渠道下沉以来,新布点了139个地级市场(销售规模35万元以上)和500多个县级市场(销售规模15万元以上),这些销售数字体现的业绩并不理想;由于下线市场的消费力有限,渠道持续下沉带来的边际增长也会不断降低,以开发空白市场来增加销量只是一个阶段的有效行为,随着市场不断趋于饱和,由新增市场带来的销量增长也越来越小,业绩贡献会逐渐减弱,乌江其实已经走到了这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