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社区商业市场基础

(1)中国的社区商业服务社区全客群,与日本服务老龄化和少子化有很大客群基础差别。

过去讲社区商业,很长一段时间是因为大卖场不好做,大家都在做社区商业,内核的原因其实大家并未明白透析。

社区商业发展的核心,长期看是社会人口结构变化,短期看是社会供给结构及消费需求的变化!图2-2显示的是我国近百年的人口结构情况,出生率不足、老龄化将是未来数十年中国巨大的挑战!未来二十年后中国人口可能与日本的现在很像!

图2-2我国近百年的人口结构情况

日本的社区商业,主要是应对城市老龄化和少子化需求。但我国许多社区商业探讨,更多是从距离效率角度来谈的,存在着短期定位和长期竞争力培育的问题。表2-4为中日社区商业不同定位的比较。

表2-4中日社区商业定位比较

日本

中国(部分差异)

定位老年

定位中青年

定位中产

定位时尚、流行需求

侧重中食

侧重蔬果,或侧重外食中餐

特指城市

各级城市市场

强生鲜经营

O2O流行、无生鲜

陈立平教授说,去日本考察商品和技术可能不完全重要,最重要的看中国零售的未来!老年人和带孩子的妇女最需要社区商业内容服务,而年轻人有更多的碎片化购物分流,特别是在现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所以,中国当前的社区商业主体还是服务社区全客层,其中主要还是便利!

(2)社区商业一定是要瞄准最需要社区解决需求的客群!当前来看,无法替代的厨房消费是主体!

王卫说,当前的年轻人会在网络消费少去实体店,这不是时代特质,而是年龄特质,当一个人成年之后,回家和家庭生活一定是主流。所以,社区商业要重点针对家庭的场景消费进行设计,其中市场份额最大的食品,包括零食主食化!

对于商业经营者来说,社区商业面临的专业竞争可能不仅仅是一个商品的事情,而是场景争夺。超市不卖鱼,损失的不仅仅是一两百的销售,而是顾客一顿饭;超市经营面包,争夺的不是一个单品,而是顾客的胃!所以,从厨房场景看,厨房相关门类应当齐全。

目前社会上出现很多生鲜店,事实上是厨房场景最明显的集合,蔬菜+肉+豆制品+鸡蛋+调味品+部分鱼,如图2-3所示:

图2-3生鲜店

所以,当前的很多社区商业如果缺乏生鲜商品经营能力,从长期来看,需求下降、竞争分流都会是必然的,生鲜运作能力依然决定未来!

(3)优秀的管理不如模式创新,离消费者更近是种商业模式,专业化比贪大求全更适合未来!

当前实体店不行,不是因为规模不大,经济形势不好,而是模式上抱残守缺!从零售自身来说,许多公司把加强、提升、优化、改善等词作为公司运作中的重要内容,不是说这些内容不重要,但时代总是以模式和制度创新超越精益管理。凯马特倒闭时曾经是全球第二大公司,乐购中国委身华润时仍有很多价值金矿。所以,全社会的商业总是因一些小公司的模式、制度、技术等创新带动时代的发展,江山代有才人出!企业要发展,一定不能故步自封,走在别人后面根本没有成功的机会。

就零售来说,销售形态变革在综合化和专业化领域有自己的时代车轮,当下相当长的时段内,购物中心的“综合化”还需要在相当长的时段内不断成长、成熟,而专业化领域大有可为!专业和简单应连接在一起,而对很多公司来说,贪大求全是通病,许多企业有很强的意愿把事情复杂化。学习一家复杂的公司可能容易成功,但学习一家表面简单的公司容易失败,因为表面的简单意味着背后更大的复杂!社区商业需要简单,简单到愚蠢的地步,但需要很强大的后台复杂!

在日常生活用品领域,离消费者更近的社区商业本身就是一种模式方向!所以,专业店、小型化、近距离、生鲜便利是社区商业模式创新的方向!

(4)鲜食市场未来大有可为,从家庭的冰鲜到家庭的厨房是场变革!

从品类上讲,无疑食品特别是生鲜,是顾客消费频率最高、量最大的品类,当然供给侧的竞争数量和规模也最大,创业要选择最大的市场、高频的市场,社区商业同样也是如此!

就现状来说,社区生鲜当下做“简单的搬货”和“好品质”仍有巨大的空间。过去顾国建先生把生鲜分为“生”和“熟”两类:

(1) 生的阶段是“品质+量大”,所以生鲜折扣店有巨大的市场。

生鲜经营可以加工水平分类从初级到高级的阶段,在无需加工的初级商品经营方面,全国营运是无差别的,所以超市生鲜突破大部分在蔬菜水果上做文章。全国水果店大量增加,一是水果经营产业链条的成熟,二与水果的中保质期有较大的关系。而蔬菜目前尚未形成全国性的规模,与蔬菜中叶菜保质期较短有很大的关系,而根茎果实及干货类要与叶菜类配套经营,叶菜保鲜需要冷链投入,与低单价无法形成商业模式匹配,这是全国生鲜经营地域化的重要原因。所以张云根说经营果多美,第一考虑的应该是一个城市的规模,然后才是城市化模式的复制,而不是单店或全国系统性复制!

生鲜的平价和折扣是两码事。许多超市的生鲜折扣经常是低质低价,日本的生鲜折扣店更像生鲜领域的奥特莱斯,高品质低价!

(2)熟的阶段主要体现是“便捷+品质”满足,即食市场空间巨大。

在日本老龄化的阶段,总食品支出减少但加工食品支出比例增大!包括盒饭、三明治、饭团、加工熟食、料理等类别,日本称之为“中食”,这是陈立平教授介绍日本超市“熟”类经营的定义。在超市购买食材家里料理的食品叫“内食”,在餐厅、食堂吃到的料理食品的叫“外食”,日本由于老龄化严重、小家庭增加、妇女工作比例增加和中央厨房及物流配送技术增加,加上经营界不断的零售创新,从而推动中食市场的持续发展!

在中国,由于饮食习惯中的“热”“新鲜”消费需求,餐饮业始终未能解决中食发展的问题,超市熟类经营多是凉拌、糟卤、腌制等“久食”类商品,热食类很难拼过专业小吃,未来可能性也比较小!再加上超市自身在熟类创新上品类奇缺,许多卖场的熟类多是十几年前的项目,像各种沙拉、炸品、海鲜等新式熟食创新很少!未来,这是风险领域,也是创新的蓝海领域。

国内许多企业这一方面做得要死不活,如果看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像全家、7-11的便当、盒饭时(如图2-4所示),也许该考虑考虑如何强化鲜食经营,包括产品研发和创新能力,包括展示质感和丰富性!真正实现家庭冰箱向家庭厨房的转换!

图2-4便利店的便当、盒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