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包商是指本厂以外的公司或个人,他们根据相应的合同条款为工厂提供产品或服务。对于一些化工企业或其它大规模的制造型企业,都会广泛的采用承包商的服务,因为这样可以有效地降低企业的人员成本,而且对于一些大修和大型的改造项目,必须依靠承包商的运行。但在企业享受到承包商的服务和产生效益的同时,企业也面临着如何有效管理好承包商的问题。承包商的员工是工厂生产活动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以独特的方式来协助工厂完成生产目标,同时各个承包商又有他们各自不同的管理风格和企业文化,这样对企业和工厂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管理挑战。因此,企业或工厂应该有自已的一套管理办法,以加强对承包商的管理,从承包商的选择、合同签订、作业前准备、培训、作业过程监督、绩效评估以及信息沟通和反馈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管理,保护企业和承包商双方人员安全和健康,控制承包商在生产经营场所内的活动风险,避免事故的发生。
图12.1 承包商管理流程图
资料来源:刘强,《化工过程安全管理实施指南》,P108
在一般的化工企业或工厂,承包商都承担着如新设备安装、工厂改造、日常维护或设备大修、生产操作等各类服务。这些都可以说是一些高风险的作业,事故率都比较高。然而造成这种结果有比较多的因素存在着:
(1)承包商的工作内容往往都有比较大的危害。如设备的大修:一般都存在着拆卸、吊装等工序,比较重型的设备在此过程中容易因为一些小问题的不注意,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承包商的工作内容往往要求他们高度重视危害分析的重要性,从头到尾高集中度地去关注安全,才能避免在如此高压的工作环境下安全事故的发生。
(2)承包商的员工素质、技能都参差不齐,比较少的接受一些专业度的培训和教育。承包商为了降低其人工成本或加大人手量接源源不断的工程项目,导致承包商会为了达到目的而采用一些完全没有专业技术的人员,这些人员一般都没有经过怎样的培训或完全没有安全意识,就直接输入到企业或工厂里上班,甚至上岗作业。这们缺乏实际作业经验的人员,往往是意外发生频率较高的直接原因。
(3)承包商的区域“转移度”过于频繁与迅速。他们往往为了收益,不断的接收新的工程项目,然后不断的排进他们的计划中。一个项目完了后立刻转移到另一个项目,或一个工厂的项目完后马上转到另一个工厂的项目上,项目与项目之间的差异度以及区域与区域间的差异度大,往往会令他们一直都是在不断地适应新的环境与摸索新的设备上,这种处于表面的适应与了解容易让他们进入懈怠的心态,对工厂或工艺装置存在的特殊危害缺乏足够的了解与认知,进而更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4)承包商的责任人和员工的安全意识都不强,心态比较随便,做事不够严谨。承包商鉴于成本问题,所配备的一些安全物资或安全措施可能会比较缺乏或者是一些比较低端的安全保障物品。这样,员工在进行项目施工时,所做的保护就不到位,导致出在出现问题时,安全保护措施起不到该有的作用。而对于员工,责任人的态度以及自身的素质低下等问题,导致他们可能完全没有为自己的安全着想,不断地向责任人妥协地去做出一些高危的事项,这样比较容易出现安全事故。承包商的法律意识不强,当出现事故时,他们与企业或工厂在界定责任的时候,往往因为责任不清或互相推诿的情况比较多,承包商的责任人会出现一些侥幸的心理,自认为企业或工厂会对安全风险进行监督与管控,甚至会在出现事故后也会有相应的企业或工厂承担责任,进而导致承包商没有全力以赴地去保障员工的安全与监督员工做足安全措施。
针对上述承包商的特点,企业或工厂应该制定完善的《承包商管理规范》,对承包商从选定开始到项目的实施完毕并验收,做一系列的、全方位的安全管理。在承包商加大对安全的投入力度的同时,企业或工厂也要积极配合承包商的具体工作与安全措施的落实,做好监管的角色,与承包商一同分享与回顾安全信息与开展安全宣贯工作,提升承包商责任人与员工的安全意识,共同创造安全的施工环境与工作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