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推理电影《人证》,改变自森村诚一的小说《人性的证明》。电影拍摄得十分出色,尤其是那首著名的《草帽歌》,有着撼人心肺的力量。
这部电影的故事并不复杂,出身名门的八杉恭子,在二战后战败国的特殊背景下,与美国占领军的一个黑人士兵同居并生下一个黑孩子乔尼。但由于家庭的阻挠,乔尼同父亲去了美国,八杉恭子也嫁给了日本商人郡阳平。二十多年过去了,八杉恭子成为知名服装设计师,郡阳平在政界显露头角,他们的孩子郡恭平也已经长大成人。如果仅仅看表面,八杉恭子功成名就,家庭幸福。然而,远在纽约的乔尼生活潦倒,他的黑人老爹为了儿子能够到日本看望久别的生母,不惜以撞富豪汽车的方式为儿子筹措路费。乔尼兴冲冲地来到东京,随身带的是一本《西条八十诗集》和珍藏了多年的一顶旧草帽。前者是当初父母热恋的见证,后者是儿时的乔尼离开日本时母亲给的礼物。
然而,乔尼的到来使八杉恭子陷入了难堪。她的丈夫和孩子都不知道这段往事,一个远在异乡的黑人儿子,很有可能把八杉恭子的生活彻底搅乱。于是,她给了这个儿子一些钱,央求他回美国去,但儿子对母亲却依依不舍。于是,母亲下了狠心,拿出小刀刺向儿子胸膛。乔尼瞪大双眼,看着自己的母亲,明白是自己妨碍了母亲,于是,他让母亲快离开,自己把刀子用劲捅进身体。
乔尼死后,日本警察展开调查。在美国警方的协助下,了解到一些线索。于是,警察到雾积温泉找当年的知情者,查询先前占领军与日本女人同居的情况。去了雾积才发现,知情的老太太已经被人推下当地的大水坝而丧生。
警方盯上了八杉恭子,但苦于证据不足。就在这时,八杉恭子的儿子恭平出了车祸逃逸,恭子安排他去了纽约。警方在调查车祸的同时,开始对八杉恭子旁敲侧击,使恭子陷入深深的内疚。最后,就在八杉恭子获得大奖的颁奖会上,警察赶来告知恭子,她那车祸逃逸的儿子在纽约已经因拒捕被击毙了。两个儿子都死于非命,八杉恭子如五雷轰顶,她失去了生活的全部希望,泪如雨下,在发表获奖致辞时说出了真情。她那失去母爱的儿子,永远丢失了他的草帽。出于愧恨,出于内疚,她开车来到雾积温泉,纵身跳下了悬崖。
《人证》是写人性的。它告诉人们,生活的艰辛,随时都有可能扭曲脆弱的人性。而一旦失去了人性,即便生活有多么富足。也不过是行尸走肉。除了八杉恭子之外,她的丈夫郡阳平因对政治权力的热衷而扭曲了人性,日本警察栋居则因为当年父亲被美军迫害致死而扭曲了人性,包括协助办案的美国警察肖夫坦,也在当年驻扎日本时,以凌辱日本人的方式迷失了人性。从企业经营的角度看,这部电影是一种警示。在现实中,我们可以看到,有许多从底层挣扎出来的企业,在一步步走向壮大、甚至走向辉煌的过程中,随时都有可能受到这种人性的考验。能否保持企业家的人性,是工商经营中至关重要的问题。
考验之一:在艰难困苦的起步阶段,企业经营要有自己的底线。万事开头难,一个企业要打开局面,往往会受到主观与客观诸多条件的限制,资金、人员、产品、销路等等,总是一个难题接着一个难题。就像电影中的八杉恭子,在战败国的特殊背景下,屈服于各种压力而抛弃了自己的儿子。企业经营中,往往也会出现不抛弃“儿子”就无法生存的困境。在这种情况下,有些企业或是经不住犯规的诱惑,或是面临崩溃的边缘,或是对“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现象不服气,或是试图在发展中抄捷径走近路,总之,形形色色的原因,都在向经营者招手,只要你跨越过边界,似乎就可以柳暗花明。在这种考验面前,总有一些企业会放弃自己的底线。一旦失足,就给企业的发展种下了病灶,甚至你都不知道它哪天会发作,这种阴影会始终笼罩在你的头上。另外,还要注意一点,从心理学角度讲,违规经营带来的收获,会产生极大的心理吸引力,成功一次,还会有下一次,久而久之,会使违规经营成为常态,其机制同吸毒成瘾极为相似。仅仅从难度上讲,保持从来不违规,要比违规获利后再戒掉违规行为容易得多。所以,抄近道的结果,无例外是回到正路上需要花费更大的气力。
考验之二:面对自己的过失,哪怕是犯罪,不能用一个新的过失或者犯罪去掩盖,这种掩饰只会在歧途上越走越远。电影中的八杉恭子,面对找上门来的儿子乔尼,她不愿坦诚告知丈夫和家人,作为名人,更不愿在媒体上出乖露丑。于是,她采取了看似精明的办法,萌发了除掉这个儿子的意念,由此一步步走上了不归路。面对儿子郡恭平的车祸,她也采取了类似策略,让本来打算投案自首的儿子躲到国外。这样做的结果,是把乔尼推上了绝路,也给恭平带来了杀身之祸。为了不被警方发现自己的过去,她对知情人杀人灭口。这其中的每一个情节,在电影和原小说中都淋漓尽致地写出了她的无奈,而正是这种无奈,最后汇聚为人性灭绝的残忍。企业经营者必须明白,用新过失掩盖旧过失,肯定会产生滚雪球效应,三鹿奶粉的覆没就是现成的例子,一旦开始在添加剂上作假,获利后就收不住手。所以,作为经营者,如果有过失,需要坦诚相对,尤其是需要立即打住,力争把损失降到低限。八杉恭子如果承认了黑人儿子,可能会有一段时间的难堪,但绝不至于变成杀人犯。郡恭平如果在车祸后就投案自首,也就不会导致后来的拒捕击毙。企业一旦用新的过失来掩盖旧的过失,只会造成更大的损失。对于顾客来说,人们可以原谅甚至同情一次性错误,尤其是对待那些情有可原的错误或者是没有恶意的过失更是如此。但是,人们决不会原谅累犯。经营中的大事如此,小事也如此。假设一个产品质量有缺陷,一次售后服务能够竭心尽力解决好,反而有可能增加声誉;而三番五次地掩饰缺陷,则会彻底断送企业的名望。
考验之三:对于自己的“原罪”要有赎罪的勇气,更要有赎罪的行动。当然,生活中的错误与犯罪与基督教所说的原罪性质不同,但赎罪的路径和机制类似,电影中,八杉恭子始终不敢正视自己的“原罪”,导致她滑向无底深渊,这可以给企业经营提供反面教训。关于企业“原罪”问题,见仁见智众说纷纭,甚至“原罪”这个词汇也有较大争议(所以本文给原罪加上引号)。我们可以先放弃宗教意义上的原罪概念,仅仅把企业经营中曾经出现过的过错和失误看作“原罪”。任何企业的经营,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完全正确,所以,如何对待错误更有现实意义。做到“赎罪”首先要正视“原罪”,文过饰非不可能产生真正的改善和进步。对待“原罪”决不能忽悠而必须真诚,这是“赎罪”的前提。所谓“赎罪”,并不是单纯的法律或者合同意义上的赔偿,而是真正解决问题的行动,是追求自己心安的救济。这种“赎罪”行动可以有不同形式的举措,但必须是从顾客角度考虑而不是从企业自身角度考虑,做到从顾客出发,追求顾客满意。电影中的八杉恭子如果从乔尼的角度考虑问题,就有可能赎回当初抛弃儿子的“原罪”。
考验之四:在事业发展中,不能迷失自己的目标。任何企业都有自身的目标定位。然而,经营中往往会发生目标的漂移。电影中的八杉恭子,追求生活的幸福,这本来是无可非议的。但是她所追求的“幸福”在关键时刻变成了一种虚名,变成了媒体上的形象和社会上的面子,这时她的目标就已经变成了时尚性的无根浮萍,人性也就由此而沦丧,真正的幸福伴随着那顶失落的草帽再也找不回来了。企业经营中,最常见的目标漂移现象就是目标的由实变虚。因为经营活动需要良好的声誉,所以有相当多的企业家都十分看重面子。对此千万不要忘记,里子比面子更重要。如果华丽的面子里包裹的是破败的黑心棉,那么企业迟迟早早会遇到严冬。对生活而言,幸福是实实在在的,而不是刻意装扮出来的;对企业而言,业绩是真正的事业进展,而不是华丽的肥皂泡。
统观《人证》,需要反复追问企业家一个问题:那顶象征人性的草帽,你还珍藏着它吗?
电影插曲《草帽歌》
ma ma do you remember,妈妈你可曾记得
the old straw hat you gave to me,你送给我那草帽
I lost that hat long ago,很久以前失落了
flew to the foggy canyon.它飘向浓雾的山岙
yeh ma ma I wonder 耶哎妈妈那顶草帽
what happened to that old straw hat,它在何方你可知道
falling down the mountain side 掉落在那山坳
out of my reach like your heart.就像你的心儿我再也得不到
suddenly that wind came up,忽然间狂风呼啸
stealing my hat from me yeh.夺去我的草帽耶哎
swirling whirling gust of wind,高高卷走了草帽啊
blowing it higher away.飘向那天外云霄
ma ma that old straw hat 妈妈只有那草帽
was the only one I really loved,是我珍爱的无价之宝
but we lost it.但我们已经失去
no one could bring it back,没有人再能找到
like the life you gave me.就像是你给我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