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投资会适当分散,理性挑选优质项目。合投会注意资源互补,提升成功率。
2.投中阶段
(1)增资扩股把钱给公司,让公司发展更好,而老股转让虽然有折扣价,但只是老股东变现了,公司还是缺钱,这个要考虑好。
(2)股东会决议要设定公司举债不能超过多少,如有债务,可设置兜底条款,以认缴出资额为限承担责任。
(3)最好获得一个董事席位,如果没有就扩大股东会权限,比如原来100万元以下事务由董事会决策,现在50万元以上事务由股东会决策。
(4)约定一个经营层面的业绩,为下一次融资争取机会,优先退出或追加投资。打投资款也不是一步到账,分成两期,达到某种业绩时再支付第二期的钱。
3.投后阶段
(1)可定期了解基本财务报表分析投资人权益,跟进项目进展情况。如表1-3所示。
表1-3 财务三表主要反映状况和内容
三表 | 主要反映状况 | 主要包含内容 |
资产负债表 | 企业的财务状况 |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
利润表 | 企业的经营状况 | 收入、成本费用、利润 |
现金流量表 | 企业的现金状况 | 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 |
(2)在公司没有稳定经营现金流前,约定创始人股份禁售,以免创始人每一轮融资时都套现。
(3)反稀释权、自由退出权、随售权、拖售权、清算优先权都要签,确保在适当的时候能够退出。
(4)重大损失追偿机制,有的创业者为了业绩,签了一些不合规的合同,如果创业者是主观故意造成的,投资人有权要求追偿机制,保障自身的权益。
◎投资公司什么情况下可以撤资
有创业者说:“是不是投资人签了投资协议打了款,就一直会投资?”创投智达说:“不一定!事实上,在很多情况下,投资人是可以选择撤资的,尤其是违反投资协议中的约定条款的,投资人撤资完全是有理由的,合情合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形:
(1)创业者原来是以项目融资的名义获得了投资,但是完全违背了投资协议中的约定,把钱没有用在项目上,而是肆意挥霍或挪为他用,这种情况下投资人有权撤资。比如有的创业者把钱拿去买房买车,或者去做与项目一点关系都没有的事。
(2)创业者没有做到合规经营,公司也没按照之前正规、合法的方向发展,完全走偏了,有的在经营中出现严重偏差,经常触犯法律黄线的事,比如购买用户数据、使用不正常的竞争手段,如果投资人有确实的证据,是可以申请撤资的。
(3)创业者重大决策给企业带来严重的不确定性,存在高危风险。如果创业者与投资公司签订了对赌协议,在协议规定的情形下,投资人是有权要求公司退还部分投资款并保留相应的股份。有的创业者在某一发展策略上存在严重失误或高风险,可能影响企业正常的生存与发展,投资者也是有权要求公司退还部分投资款的。
(4)创始人因个人原因,比如出轨、背叛家庭等面临离婚,而且是主观过错方,肯定会面临财产分割,这样对个人和公司都会有重大不利,尤其是经营的是与家庭幸福有关的产品,品牌宣传也会有极大的负面影响,出于投资的长远考虑,投资人有权主张撤资。
以上四种情形需要在投资协议中特别注明,投资人也希望项目一帆风顺,但有时候也是无可奈何、迫不得已。那么,如何预防投资人撤资呢?
第一,如果创业者有比较知名的投资机构可供选择,那么就选择相对知名的机构。因为知名机构比较在乎声誉。而刚进入投资圈的某些非专业投资人,对声誉没有那么看重,这些人的资金量也有限,尤其是意识到自己不适合做投资的情况下,为了减少损失,会不计后果地要求撤资。
第二,创业者要尽可能在投资协议里约定清楚,当投资人出现撤资行为的时候,投资人要承担什么样的违约责任。
第三,最重要的,也是被广大创业者严重忽视的一个问题,就是拿到投资之后,企业一定要规范经营。
如果真的是投资人撤资了,也只能通过继续融资、团队削减费用、银行贷款、众筹等渠道解决资金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