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中东产油国的社会变迁

二战后,随着石油的开发,中东产油国进入了经济迅速发展的时期。同时,石油经济的发展也对相关国家的社会结构产生了深远影响。

以君主制为主体的产油国,其传统的政治基础是家族政治,主要的社会基础是教俗贵族、农牧民(尤其是与王室关系密切的部落)、与统治集团属同一教派的信众和商人。随着二战后国家的发展,统治集团逐渐调整了对一些原主要的支持者的政策,而扩大了对一般民众的争取。因此,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多数保守的产油国也付出很大努力促进社会发展,并为此采取了一系列政策。这些政策之一是发展教育医疗。

表一 1960—1981年中东产油国各层次学生入学率的变化*(%)

国 别

小学

中学

大学

1960

1981

1960

1981

1960

1981

伊朗

41

95

12

45

1

5

伊拉克

65

113

19

59

2

9

沙特

12

64

2

30

8

科威特

117

94

37

76

14

阿联酋

127

61

4

阿曼

74

22

*表中数字超过100%的,表明入学者包括留级生等非年龄段的;斜体为其他年份数字。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1984年世界发展报告》,中文版,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第266—267页。

产油国社会结构的变迁是重大而突出的,其主要表现如下。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