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前面的工作都已很好地完成,一个新开创的弱势品类逐步地发展为成熟的品类,品类的价值已经得到顾客的认可,品类的需求逐步地旺盛起来,作为领先品牌自然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和利润空间。那下一步该怎么办?很多品牌都迷失在了这一步。
其实,一个品牌的发展就好比发射卫星,需要多级火箭持续地助力,才能到达预定的位置和高度。一个品牌需要不断地开发所属品类的价值,不断地重新定义品类的价值,才能有持续不断增长的动力,此阶段好比是进行二次创业。
一个品牌主导了一个品类,需要扩大品类需求,就需要抢夺消费其他品类的顾客,竞争又再次打响。
(1)重新定义对手,打一场品类战
经过成熟期的沉淀,品类内的竞争总是会逐步趋于稳定。河水就怕安静,一旦安静就会变成一潭死水,变得没有活力和生机,品类亦如此。此时,作为“领导者”要把枪口由内转向外,寻找品类外的竞争对手,转变他们的顾客群体。
东阿阿胶的再次腾飞就是最好的例证(图11-2)。曾经,东阿阿胶以渠道跟进和低价把品类内的对手逼到绝境,整个阿胶行业只有东阿一家独大,其他品牌毫无利润可言,整个品类处于边缘化的境地。东阿阿胶做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动作,就是对阿胶品类重新定义价值,“滋补上品”,让阿胶与人参、鹿茸站在一起,并逐步提价,从而带动整个品类再次腾飞。
图11-2 东阿阿胶海报
现在,大家可能发现香飘飘已经不再谈它绕了多少圈,说明它已经过了品牌的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新的战略“小饿小困”打的就是品类战。很多领先品牌都面临这个问题,六个核桃、维维豆奶等都需要再次创业。
(2)扩大品类需求,开发更多使用场景
从创建品牌的终极目的来看,是让品牌成为更大品类的代表,所以做大品类需求始终是“领导者”的责任。做大品类需求的方式有很多种,开发消费场景是其中重要的手段之一,它就是让顾客带着情景去消费。初创期的品牌由于资金和资源相对薄弱,必须聚焦一类人群,一种场景消费开始,等到品牌逐步成熟拥有力量,就可以适当地拓展更多使用和消费场景。
王老吉不再只和餐饮挂钩,农夫山泉不再只有学生在消费,滴滴打车不再是司机在用,它们都走向了主流,走向了大众。
(3)持续创新,开发新一代
创新是企业永恒的话题,品牌初期就是通过某种创新开创了新品类,并逐步走向成功。作为领导品牌要再次引领创新,不断地用新技术、新思维来颠覆过去、颠覆自己,因为你不去做,会有别人来革你的命,时代也将淘汰你。
瓷砖领导品牌诺贝尔引领行业创新,推出“瓷抛砖”的新概念,就是在否定过去成功的自己。(图11-3)。
图11-3诺贝尔瓷抛砖广告
iPhone推出触屏手机、腾讯推出微信等都是如此,但是又有多少企业懂得如此去做呢?(4)放眼全球,走向国际市场
如今各行各业都是国际化竞争,无数国际知名品牌来到中国企业的家门口攻城拔寨。随着中国在国际上地位的不断提升以及西方人对于东方文化的向往,作为中国这么庞大市场某个领域的领先品牌,基本上在国际上也是站得住脚的。
比如,格力作为空调行业的龙头企业,下一步的做法就可以走向国际市场。
(5)推出第二品牌,把握新的机会
品牌和品类发展到这个阶段,可以考虑推出第二品牌,把握新的机会,建立持久的竞争力。如果品类里还有可以占据的位置,可以在品类里推出新品牌,宝洁公司就是非常好的榜样,在洗发水领域,用不同品牌占据不同的概念,如海飞丝代表去头屑、飘柔代表柔顺秀发、潘婷代表营养头发,基本上把握住了洗发行业的所有有价值的品类概念。如果品类内没有太多机会,可以考虑以全新品牌把握新的品类机会。
再次发展期风险分析:
成熟期之后就怕按部就班、停滞不前,这很容易给顾客造成一种发展受挫或到顶的错觉。企业一旦形成这种认知,品类的繁荣就会受到挑战,很容易向下发展。这时需要领导品牌站出来主持大局,不断地扩大品类需求,不断地用新的信息再次激活顾客的大脑。很多走到了这一阶段的品牌都面临这个课题,尤其是一些老字号企业。
一个品牌推动品类成长到发展期,下一步就是要让品类始终保持在主流的市场,保存在顾客大脑的主赛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