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产品最重要产业链由“生产厂—渠道商—种植户”构成,看上去密不可分,但是链条中的每个成员在不同时期的“江湖地位”,即主导作用是完全不同的。应该说中国农资经历了三个时期:1995—2004年是厂家主导时代,2005—2014年是渠道商主导时代,自2015年开始进入种植户主导时代。下面分析一下将每个时期的竞争特点:
厂家主导时代:1995—2004年,典型特征是厂家特别牛,生产了一个功效好的产品,经销商争着代理。据我所知,某山东知名复合肥品牌在广东省更换经销商频繁,只要经销商不能完成销量任务立马就被换掉。为什么?因为可选择的经销商多,产品不愁没人代理,东方不亮西方亮,厂家处于强势地位,想选择谁就选择谁,什么时候想换就什么时候换,往往一个业务员或区域经理就能决定换掉经销商。
渠道商主导时代:2005—2014年,典型特征就是我们常说的渠道为王、终端为王。这时候渠道商成为最重要的资源,可以说一个品牌在区域市场销售如何、销量多少是由渠道商决定的。优秀的、有实力的渠道商已经被好的品牌占领了,相当一部分渠道商走向主营、专营之道,开发优秀的渠道商已经非常困难,因为经销商、零售商对各个品牌的产品、政策及市场操作手法基本非常了解,没有实力的厂家根本无法与优秀的渠道商合作了,因为推广一个新品牌是要花时间、精力的,是要投入资源的,他们不想再花大力气了。
种植户主导时代:自2015年开始,典型特征是土地流转速度加快、土地流转面积快速增加,农场、基地、合作社发展十分迅猛、数量众多。比如,马铃薯基地、葡萄基地、香蕉基地、蔬菜基地、苹果基地等遍布全国,可以说中国已经进入大户时代。前20年是以散户为主的时代,现在逐步进入基地时代,进入大户时代,散户的种植户数量与种植面积不断减少。大家争相进入基地市场,大户在种植产业链中的话语权极大提高。
种植户主导时代,也就是大户主导时代、基地主导时代,基地大户与散户的需求具有显著的变化。基地大户更关注品牌,关注投入产出比,需要专业技术服务指导,更加重视体验价值,特别是对资金有了十分明显的需求;散户购买时主要是从众心理,就近购买,零售商的推荐占70%的影响力,意见领袖的作用巨大。
南方略认为,在种植户主导时代,厂家、渠道商应实施下面的应对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