斋戒与礼法,修身之要害

上面我们讲了“凡天下国家有九经”,就是治理天下国家的九个根本步骤和方法,下面我们接着讲怎样去落实这九个步骤和方法。

“齐明盛服,非礼不动,所以修身也;去谗远色,贱货而贵德,所以劝贤也;尊其位,重其禄,同其好恶,所以劝亲亲也;官盛任使,所以劝大臣也;忠信重禄,所以劝士也;时使薄敛,所以劝百姓也;日省月试,既禀称事,所以劝百工也;送往迎来,嘉善而矜不能,所以柔远人也;继绝世,举废国,治乱持危,朝聘以时,厚往而薄来,所以怀诸侯也。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所以行之者一也。”这一段是对前面所讲“九经”的进一步深化,粗看起来比较清楚浅显,可如果展开来深入体会的话,名堂还是很多的。

首先仍然说修身。“齐明盛服,非礼不动,所以修身也”,这里的“齐”字通“斋”,就是斋戒之义。其实修身的方法很多,不同的人、不同的学问门类,都有不同的修养方法,所以佛教里就说,佛有八万四千法门,对治众生的八万四千烦恼。所谓烦恼,就是我们身心上面的缺陷、误区,有缺陷才会有烦恼,因此,我们要修身,也就是要修正、填补、解决这些烦恼,要对症下药。佛教里说“八万四千”,是表示很多的意思,说明修身的方法非常多。但是,《中庸》是孔门心法,它就不给你说那么多、那么细致,它只给你一个根本方法,或者说给你一个中心思想。凡是修身,其核心就是上面说的这两句话,就是“齐明盛服,非礼不动”。它讲了两件事,一个是斋戒,一个是礼法。中华文化崇尚简洁明快,《易经》中说“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斋戒和礼法,这两点就切中了修身的要害。

中国传统修养,是非常看重这个斋戒的,儒、释、道三家都非常重视。中国古代的帝王在祭祀祖先时,或者国家出了大事,比如战争、灾难、疫情等,需要祭祀占卜的时候,都要提前进行斋戒。即使平常在时令的分界点上,冬至一阳来复和夏至一阴初生的时候,古代帝王们也要斋戒。

《易经•复卦》的大象辞就说:“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我们看“闭关”一词,原来是儒家的说法,后来佛家、道家都借用了这个说法,闭关就是不要出门,要在家斋戒。古人在冬至一阳生和夏至一阴生的时候,就讲究闭关,在冬夏二至这时令的转折点上,要好好修养身心,不要去做旅行、商贸等事情。古代君王遇到国家大事也要斋戒。进了斋房之后,要举行封斋的仪式;然后清心寡欲,不近女色;吃的东西要素净,不能喝糖水、咖啡、饮料、浓汤什么的,只能喝白水;衣服要穿得素净,不能穿戴艳丽的服饰等等。斋戒就是通过从内到外、身体到衣着的整套仪式来静心,让精神保持干净、纯洁,也就是儒家讲的“至诚”与“敬”。古代帝王是最高统治者,是天子,他们只怕老天爷,只有老天爷能管住他们。要让老天爷高兴、不发难,则只有心诚才灵,老天爷才能与你相应,达到所谓的“天人合一”。

我们后面还要专门讲这个诚。“诚者,天之道也”,一个人只要心诚了,就会上合天道,老天爷都会帮助你。如果心不诚,不诚则是逆天之道,你和天道是违背的,就会遭天谴。所以中国古人的修养,一定是在这个“诚”字上狠下功夫。

儒家讲治国平天下的根本大法是九经,九经的第一条就是修身,而这里讲修身最重要的,就是斋戒。我们在座很多人是佛教徒,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斋戒过?我知道神仙哥哥、娜姐姐是斋戒过的。现在快到年末了,很多佛教的团体开始准备集体持斋了,我知道很多人都受持了八关斋戒。如果我们在座有人正在斋戒,那我这里就随喜你的功德了。

严格地说,“斋”和“戒”是两层意思。“斋”,是指让我们的身心变得洁净;“戒”,是指具体的方法。“斋戒”的含义,就是通过“戒”这种具体的方法,让我们的身心达到“斋”的洁净、精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