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股权比例

除了股东结构,股权比例也是上市公司做市值战略规划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上市公司股权比例除了会影响其控制权大小以外,它还是公司经济利益分配的依据之一。例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2018修正)》,对于股东大会会议的召集与主持,当董事会和监事会都不召集和主持时,连续九十日以上单独或者合计持有公司百分之十以上股份的股东可以自行召集和主持;当股东持有股份占股份有限公司股本总额百分之五十以上时,可以称为控股股东等。因此,上市公司需要对股权比例进行认真设计。

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会有一个“股权九条生命线”的说法,而这“九条生命线”指的就是上市公司的股权比例。

​ 67%:绝对控制线,它指上市公司一些重大事项的如公司的股本变化,关于公司的增减资,修改公司章程/分立、合并、变更主营项目等重大决策,需要三分之二以上票数支持。

​ 51%:相对控制线,它指上市公司的一些简单事项决策,例如聘请独立董事,选举董事、董事长、聘请会计师事务所,聘请/解聘总经理等。

​ 34%:安全控制线,它是与绝对控制线相对的,三分之二以上表决权通过关于公司的重大事宜。如果其中一个股东持有超过三分之一的股权,那么另一方就无法达到三分之二以上表决权,因此34%的持股比例具有一票否决权。

​ 30%:上市公司要约收购线,根据证券法通过证券交易所的证券交易,投资者持有或者通过协议、其他安排与他人共同持有一个上市公司已发行的股份达到30%时,继续进行收购的,应当依法向该上市公司所有股东发出收购上市公司全部或者部分股份的要约。

​ 20%:重大同业竞争警示线,我国学者一般认为,关联企业特指一个股份公司通过20%以上股权关系或重大债权关系所能控制或者对其经营决策施加重大影响的任何企业,但是这条并没有具体的法律依据。

​ 10%:临时会议权,可提出质询、调查、起诉、清算或解散公司。

​ 5%:重大股权变动警示线,根据证券法规定达到5%及以上,上市公司需披露权益变动书。

​ 3%:临时提案权,根据公司法单独或者合计持有公司3%以上股份的股东,可以在股东大会召开10日前提出临时提案并书面提交召集人。

​ 1%:代位诉讼权,根据公司法,连续一百八十日以上单独或者合计持有公司1%以上股份的股东可以间接的调查和起诉10。

1.股东权益安排

在会计中,股东权益又称为所有者权益,是企业总资产减去总负债的剩余,包含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但在资本市场中,股东权益可以视为上市公司股东依法享有资产收益、参与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权利,根据《公司法》的规定,上市公司股东主要权利包括知情权、表决权、建议权和质询权、利润分配权、剩余财产分配权、股东大会及董事会决议撤销诉讼权、股东直接诉讼权、股份回购请求权、独立董事提名权、提案权、股东派生诉讼权、临时股东大会请求权、股东大会召集和主持权、公司解散请求权等。

2.股份回购

股份回购指的是上市公司利用自有资金或债务融资收购本公司发行在外的股份,将其作为库存股或进行注销的行为。从战略的角度看,上市公司进行股份回购的主要作用有:一是可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当上市公司使用可支配的自由现金流来进行股份回购时,可以提高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同时由于自由现金流的减少还可以降低管理层的代理成本。二是降低公司被恶意收购的风险。上市公司通过股份回购减少了在外流通股的数量,潜在的收购人在市场上购买的股份减少,从而降低了公司被恶意收购的风险。三是调节所有权结构,可以作为股权激励的股票来源。如果用股份回购来的股份用于公司的股权激励,那么既可以满足股权激励需求,又不会稀释原有股东的权益。

目前上市公司进行股份回购的目的主要有五个方面:股权激励注销、实施股权激励、市值管理、盈利补偿及其他。当然,股份回购作为上市公司进行市值管理的手段之一,当上市公司的股价被低估时,进行股份回购可以以较低的成本达到减资或调整股本的目的,同时通过股份回购可以向外界传达公司股价被严重低估的信号,增加投资者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从而刺激股价上涨,将公司的市值维持在合理水平。因此,上市公司做市值战略规划时可以考虑使用股份回购方式。

3.股份减持/增持

股份减持指的是股东转让持有的上市公司股份,从而兑现其股权投资收益的行为。一般来说,上市公司在二级市场减持短期内会对公司的股价产生负面影响,导致股价走低。股份增持指的是上市公司的股东通过二级市场购买公司的股份,一般来说,股份增持有利于稳定投资者的信心,维护上市公司市值的稳定。

上市公司的股份减持或股份增持是一系列因素综合考虑之下的结果,中国上市公司研究院研究员范璐媛曾研究发现:股权相对分散、业绩优良、盈利水平和成长性高,但中短期内股价相对于大盘走势较弱的企业有更强的增持动机。反之,股权集中、业绩较弱、中短期内股价走势强劲的企业更有减持的动机11。上市公司进行减持或增持的行为本质上是为了进行资金分配、修正市场估值的偏差、满足企业长期的发展,但是切记不要为了短期逐利加大市场波动,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蓄意抬高或压低股价,通过减持或增持来获取收益,这样的市值战略的规划行为只会透支资本市场的信任,公司不会长久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