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华为基本法》的启发

《华为基本法》从1995年萌芽,1998年正式定稿,至今二十多年过去了,在企业管理界仍备受推崇,很多企业在学习华为,构建自己的《基本法》。但现实中,《基本法》到底是什么?应该包含哪些内容?能起什么作用?怎么构建?很少有人能说清楚。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简要分析《华为基本法》。

(一)《华为基本法》的结构

《华为基本法》共6章103条,系统阐述了公司的宗旨、基本经营政策、基本组织政策、基本人力资源政策、基本控制政策、接班人与基本法修改,可以说是企业未来发展的一套“顶层设计”。

仔细研究会发现,《华为基本法》实际包含三类不同质的内容:

一是阐述企业经营管理之道的思想理念,确立企业最根本的追求与价值观。例如第一条:“华为的追求是在电子信息领域实现顾客的梦想,并依靠点点滴滴、锲而不舍的艰苦追求,使我们成为世界级领先企业。”

二是指导具体的管理动作如何操作的原则,告诉企业“怎么办”。例如第三十九条:“华为组织的建立和健全,必须有利于强化责任,确保公司目标和战略的实现;有利于简化流程,快速响应顾客的需求和市场的变化……(组织结构建立的基本原则)。”

三是明确企业管理核心课题具体内容的选择,告诉企业“是什么”。例如第四十四条:“公司的基本组织结构将是一种二维结构:按战略性事业划分的事业部和按地区划分的地区公司。”

根据三者的作用方式和基本特点,我们可以将第一类内容理解为企业文化理念之“道”,把第二类内容理解为企业文化理念之“法”,把第三类内容理解为企业文化理念之“术”。如图3-1所示。

图3-1 华为基本法的宏观结构

(二)概念的澄清

为了便于理解与表述,也为了对现实管理中容易混淆的概念做澄清,笔者建议把企业文化理念之“道”定义为“基本理念”,把企业文化理念之“法”定义为“基本原则”,把企业文化理念之“术”定义为“基本策略”,三者共同构成企业的“顶层设计”或“文化纲领”。如表3-1所示。

表3-1“道、法、术”三个层次文化理念的对比

联系

三者都是围绕企业持续成长的命题,阐述各项经营管理活动的方向,是一脉相承、层层递进的企业理念

区别

基本理念

基本原则

基本策略

作用方式

为企业的经营管理及各种关系、问题的处理提供根本的指引

为战略制定、组织设计等管理模块提供相对概括的指引

为战略定位、组织模式、人才结构等管理事项提供相对具体的指引

作用时间

长期(15年以上)

中期(10~15年)

近期(5~10年)

抽象&具象

抽象

相对抽象

相对具象

普适&个性

从普适性规律中做出个性化选择

从普适性原则中做出个性化选择

在普适性原则的指导下做出个性选择

实践中,基本理念、基本原则、基本策略有不同的指导意义,企业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制定什么样的文化理念。如表3-2所示。

表3-2不同需求下的文化理念体系

典型需求

文化理念体系

组织氛围提升

基本理念

组织转型与升级

基本理念+基本原则

业务转型与升级

基本理念+基本策略

业务、组织同时转型升级

基本理念+基本原则+基本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