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纪与黄帝元年

我们具体来看一下“五纪”的内容。“一曰岁”,一岁就是一年。一岁的特点是什么?就是表现一个四季轮替,春夏秋冬一个轮回,就表明过了一年。中国古代是以冬至为界限,从头一年的冬至,到第二年的冬至来临,这就是一年。

“二曰月”,一年又分十二个月,这个大家也很清楚啦!计月的标准,是以月相从朔至晦形成一个周期。朔就是月相最圆、最亮的日子;晦就是月相完全隐晦、看不见的日子;月亮一圆一缺一个周相期,就称之为一个月。有了月份这个纪历周期,我们安排工作、做人做事就很方便啦。女人的生理周期就可以计算得很准确,而普通人工作按月考核、按月报表、按月计酬,节奏不紧不慢正合适,也非常方便。

“三曰日”,一日之计,就是以一昼一夜之交接为一个单位,这也是最重要、与我们的生活关系最直接的纪历单位。我们平常讲的节日、生日、纪念日等重大日子,全都是以日来考量的。“四曰星辰”,就是把一日平分为十二个时辰。时辰就是星辰,这个跟古人观察木星的运行有关,所以称之为星辰。现代人都是按西方人的纪历标准,以每天二十四个小时来安排一天的事情,正好是十二个时辰的两倍,换算不麻烦,划分得细一点也很好用。

“五曰历数”,就是把前面的年、月、日还有星辰联接起来,形成一整套时间运行系统,这个就叫历数。中国传统的历法系统非常精确、完整,在中华文明的传承上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根据历史记载,从今往上数的第78个甲子年,就是干支纪年的元年,也就是我们的老祖宗黄帝创制干支纪年之时,即黄帝元年。这一年与西历对比,就相当于公元前2697年。那么从黄帝元年开始一直到今年,一共是4710年,换算的方法是今年的西历年份2013,再加上2697,就是黄帝元年距今的年份。所以,中国号称五千年的文明,差不多就是从黄帝元年一直推算到今天。有了这套完整的历数以后,人生就变得有序了,而人类的社会生活也可以井井有条地展开,人类的社会生活,跟天时运转就合为一体了。

当然,如果要再讲细一点,就要讲到中国传统的“天干地支”这一套学问了。“十天干”大家都知道吧?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实际上,我们前面讲的五行,五行一分阴阳,就变成了十个,就分别由“十天干”来代表。将五行、天干与方位配全,就形成了“东方甲乙木,南方丙丁火,西方庚辛金,北方任癸水,中央戊己土”这样的格局。如果再加上《易经》的八卦方位,再加上“河洛理数”,那么,这一套传统学术的运用就相当广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