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家公司都应该“飞轮效应”思维。
试想一个场景:
-一个巨大的石头碾子(北方用于磨面粉)放在打谷场上,一群顽童一起来推,最开始推不动,一圈一圈慢慢碾子开始动起来,在平地上滚得越来越快,它自身的动量和动能积累到一定程度,已经很难让它停下来了。突然前面出现一个向下的斜坡,碾子开始以雷霆万钧之势斜坡下滚去……
这就是心理学中所描述的“飞轮效应”——万事开头难。开始时最难,当飞轮旋转起来的时候,它自身拥有了动能,只要施加一点力在上面,它就会持续运行、越转越快——在势能叠加方面,它与上文中讲到的“多米诺效应”的类似。与“多米诺效应”不同的是,“飞轮效应”特别指向三个方向:
1、它是一个圆形的轮子,顾名思义,轮子不能是方形,否则其动能就难以积累;
2、它需要持续不断的外力注入,才能越转越快,否则就会慢慢停下来;
3、当遇到上坡时,它就需要多一点外力;当遇到下坡,不需施加外力,它也能越转越快。
创业之初,每件事情都必须付出艰辛努力才能完成,度过了最难的阶段之后,企业组织就开始自动自发运转,业绩不断提升,企业发展走上快车道——当飞轮快速转起来的时候,企业发展的速度经常超出我们的预期。
当然,多数情况是飞轮转不起来或遇到了种种困扰。这就是本节想强调的:企业管理者的头等大事是完善企业的优势飞轮,并确保飞轮的正常运转。
企业的飞轮究竟是什么?
笔者居住的小区内有多家饭馆,其中一家采用了与众不同的经营模式——以熟客为中心。饭馆不做周边写字楼的生意,将精力都放在小区住户的身上,通过了解小区住户的饮食习惯,用精品小碗菜(菜品丰富但量小、价格低)的方式吸引人群、建立口碑,然后用微信建群的方式发布新菜品和优惠政策来引流,这样饭馆除了午餐之外,晚餐和周末的人流得到了保障。如下图所示,这家饭馆已经建立了一个成功的圆形飞轮。
笔者又在这个飞轮上加了一点外力:创新菜品,相信可以使饭馆的业务飞轮转得更快。如下图:
所有成功的创业企业都找到了自己的飞轮——即成功的关键要素和底层逻辑的循环。亚马逊公司的创始人贝索斯(Jeff Bezos)受管理学者柯林斯(Jim Collins)的影响很大,在本世纪初互联网泡沫破灭,很多互联网公司处于困境,亚马逊公司也是如此,柯林斯用他的飞轮理论告诉贝索斯要持续坚持成功的关键要素,千万不能中途动摇。在柯林斯看来,亚马逊的飞轮如下:
经过多年的发展,亚马逊已经成长为巨型企业。2021年,亚马逊全年经销售额达到4698亿美元,市值超过15000亿美元。按照对外披露的一些信息,可以看到亚马逊仍然在采用飞轮思维来思考亚马逊的电商主营业务发展,其业务逻辑如下图:
在媒体的宣传中经常会渲染某一个伟大决策使某企业一飞冲天,大多数人也不排斥这样的说法,因为因果论是人类恒常的思维习惯,我们已经习惯于接受某个戏剧化的原因。
不过如果换一个问题的话你就会觉得这种宣传实在是荒谬无比:
- “是什么使飞轮快速转动的,是你推的第5下还是第19下”?
没有瞬间的奇迹,没有伟大的决策,事情不会在一天之内发生,只有持续不断地在每个核心点上推动才会发生奇迹,奇迹是推力总和的结果。
从以上叙述中可以看到,企业的成功依赖于对关键要素的投入和坚持,唯有长期坚持不懈才能使飞轮越转越快。据投资领域的资深人士总结,最优秀的科技创业企业有一个发展规律,即创业五年之后,只要管理者愿意,就可以做到盈亏平衡。往往优秀企业都有更高追求,融资和企业的现金流会继续投入研发;创业十年左右,企业开始盈亏平衡或小有盈利(在研发投入能够保证的基础上),资金已经不再是发展的拦路虎(一些企业此时已经上市);创业15年左右,企业已经非常优秀,有很多值得骄傲的地方,但似乎还不是全球顶尖企业;创业20年左右,突然有一天,飞轮达到临界点,卓越企业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