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念四:从赢-输决策到双赢决策

典型的博弈情境决策有四个结果:

- 赢-输(某方胜利、某方失败)

-​ 妥协(博弈双方各退半步)

- 拖延(有时会导致双输)

- 双赢(双方的获益程度高于妥协)

在企业的决策会中,赢-输决策和妥协决策更为常见。很多人认为真正的双赢是不存在的,无非是双方妥协而已。但仔细思考一下,我们生活在群体之中,不存在绝对的自由、绝对的利益。将此概念用于决策就可以知道——没有所谓的“最优方案”,所有好方案都是“次优方案”——一方面,大家都能接受该方案,并感觉不差;另一方面,方案有创新之处,双方都能从中获益,获益程度高于妥协,这就是双赢的涵义。

甲乙两个和尚结伴住在山上的庙中,距山下的水源500米,两人需要解决喝水的问题。这样就有六个选择:

-​ 选择一:甲负责挑水、乙不挑水。

-​ 选择二:乙负责挑水、甲不挑水。

-​ 选择三:甲乙二人只挑自己喝的水、不管对方。

-​ 选择四:双方都不挑水。

-​ 选择五:甲乙二人合作挑水或轮流挑水。

-​ 选择六:甲乙合作共建一个滑轮组,并约定轮流灌满水缸。

很明显,前两个选择是赢-输决策;第三个选择是妥协决策,看似解决问题,实则并不经济;第四个是双输决策,最终双方渴死;第五个选择对个人而言并非最优选择,然而该选择可以使甲乙二人得到较好的结果,是一个正和博弈下的妥协选择,优于选择三;第六个选择明显有创新,是一种真正的双赢选择。

在企业决策会上,应尽量避免对某一方造成深深伤害的赢-输决策,博弈方尽可能坐下来达成正和博弈。此外,双赢方案绝非妥协方案,不是双方各退一步就可以达成的,而是参与决策的双方在开放心态下经过充分的交流,在某种程度共同协作、形成创新,以此为基础最终达成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