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紧跟产品,做好农化服务

化肥零增长规划是国家打响化肥行业整治的第一枪,从根源上掐断了传统化肥的发展动力。大家对新规划的争议尚未平息,规划对应的行动落地方案不期而至,速度之快也是历史少见。

应对之策:逐利是企业的本性,蛋糕就这么大,高效且具备高价值的新型肥料是企业发展转型的必然之举,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传统的配方复合肥会成为“尿素第二”,苟延残喘。但就现实情况而言,能引领产品创新的企业极少,大多数企业能做的就是紧紧跟随,这对企业抓机会和市场灵活性提出更高的要求。毕竟在水溶肥破万的时候,你的企业才开始推缓控释,了不起也只能是喝喝汤而已。

当然,除了紧跟产品,或者说很多人开始反思“概念时代”的结束,你的企业仍然还有一个希望,就是农化服务。化肥零增长的最终落地是肥效利用率的提升,单纯依靠农民的觉悟是很难达到这一点的,所以需要企业甚至国家层面去推动。土地流转改变了接受农化服务的主体,使其对科学种植更具备主观能动性,这个过程也将促使企业农化服务价值空间的有效形成。没有哪个企业能真正覆盖全国市场,靠产品不行,靠服务更不行。复杂的区域特征和农村的社会关系网能带给地区服务性企业巨大的生存空间。在这里不再做利润和服务谁先有的讨论,意识不到大趋势下的必然性,口舌之争没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