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厂商应该建立什么样的关系

既然渠道和渠道成员是厂家的外部组织,厂商应该建立什么样的关系呢?目前经销商和厂家有三类关系:松散型、管理型、战略型。如图1-3所示。

图1-3 经销商和厂家的三类关系

1.松散型

渠道由相互独立的成员组成,经销商关心短期利益,渠道在讨价还价中维持。而厂家也可以随时更换新的渠道成员,经销商也可以随时离厂家而去,双方缺乏安全感。例如:经销商这么跟厂家说:“你别管我把货卖到什么地方,你也不要管我卖什么价格,你给货,我给钱就可以了。至于我如何经营,你不用管。”也许第一年可以,第二年厂家的销量也实现了,但是无法长期发展,因为这个市场是无序的,随时会崩塌。松散型就是没管理,厂家无法影响经销商,经销商也认为没有义务接受这种影响。松散型关系在本身实力不强,还在生存线上挣扎的厂家,是比较普遍的一种选择。

2.管理型

渠道成员之间合作关系比较稳定,结成合作伙伴,经销商开始关心长期利益了,利润不是维系双方的唯一纽带。换句话说,经销商可以接受短期不挣钱,商家希望通过跟厂家的长期合作,未来能够获得更高的回报。本书主要讨论的就是这种渠道管理方式。

就像企业领导和员工,必须有一方权威和强势一样。渠道管理的前提是厂家强势,至少是势均力敌,双方的实力对比决定了管理的沟通方式。例如:如果厂家的实力和品牌处于绝对优势地位,可以强调厂家的规则与底线,经销商必须遵守,否则后果很严重。管理型的渠道关系中,厂家通过合理的渠道规划、经销商选择、经销商政策引导、经销商绩效评估等方法,实现双方更加持久的合作,在帮助经销商实现目标的同时,实现厂家的长期目标。如果面对强势经销商而厂家处于弱势地位,就很难谈所谓的管理,小厂家小品牌选择松散型的渠道关系,也是一种无奈和暂时的选择。

2019年8月,浙江台州有一场50年未遇的台风。一个经销商的仓库正好位于海堤内40米处,由于位置特殊,连保险公司也拒绝接受投保。在台风紧急警报发布后,该经销商还存有侥幸心理,以为台风未必在当地登陆,我们的渠道经理曾经劝诫其必须改变仓库位置并参加保险,该经销商一直未有动作,但这次情况非同小可,我们的渠道经理特地赶往台州,再次规劝他马上把货物转移至安全的地方,这次他终于听了劝告。随后发生的台风和伴随的海啸在当地历史上是少有的,在同一仓库放货的另一客户遭受了灭顶之灾,价值100多万元的水泥竟全部冲入了大海。事后这个经销商非常后怕,也对我们的客户经理非常感激,庆幸接受了厂家的意见,虽然当时花1 万多元的仓储和搬运费,但保住了价值60多万元的货物。后来,他对我们的渠道经理说:“其实厂家完全可以不关心,因为这完全是经销商买断的货,损失与厂家无关,但厂家把我当成合作伙伴来看待,今后我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与厂家合作?”

3.战略型

双方有共同的战略目标和价值观;厂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双方有充分的沟通和信任,就能构筑战略型厂商关系。这种渠道关系是渠道管理的最高境界,但是不一定是每个厂商都必须达到的高度,当双方愿意发展战略伙伴的关系,甚至签订终身协议时,一方对于另一方的错误应有足够的耐心,愿意花费时间一起解决问题和误会。一方也不会寻找当前合作伙伴的替代者,即使替代者能提供更好的条件,也不会放弃现有的伙伴。厂商的战略伙伴关系不只是要求当前彼此忠诚,还涉及双方对未来的信心,以牺牲当前机会为代价进行长期投资,并等待回报的到来。因此,在决定建立这样的关系前,双方最好扪心自问:我愿不愿意面对十年?愿不愿意一起做十年?如同婚礼上的誓言:无论顺境或逆境、富贵或贫穷、健康或疾病,对你忠诚直到永远。

卡特彼勒是全世界最大的工程机械制造商,他们与代理商的关系堪称厂商战略合作的典范。互惠互利、共同投资、共同承担责任是卡特彼勒与代理商合作的基础。卡特彼勒认为其成功主要源于公司完善的分销体系,以及以分销体系为基础的产品支持和客户关系。虽然与竞争对手相比,卡特彼勒是更优秀的产品制造商,但是遍及全球的186家分销商是公司最显著的竞争优势。卡特彼勒的前董事长唐纳德·菲茨曾声称:“宁愿自斩右臂,卡特彼勒也不会放弃分销体系,绕过代理商直接向客户销售产品。”

在行业不景气的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加上日本企业低价竞争、美元贬值等原因,卡特彼勒的全球销量在一年中降低了40%。但卡特彼勒没有让经销商承担全部责任,这个决定让他们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在1982—1984年,每天损失一百万美元,总共损失了9.53亿美元,但这三年间卡特彼勒并没有失去一个经销商。而墨西哥经济萧条期间,由于卡特彼勒的支持,五分之一的经销商都渡过了难关,而竞争对手的经销商几乎全军覆没。当经济好转时,卡特彼勒成为当地唯一的供应商。

从1925年到现在,不管经济周期如何起伏变化,卡特彼勒的全球186家代理商不离不弃,与卡特彼勒保持了近100年的稳定合作关系,堪称“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模范。卡特彼勒进入中国四十多年,在国内专注发展了4家代理商且一直没有变化,其实这4家都有海外背景的代理商对国内的营销模式并不擅长,面对更加激烈的中国市场,期间也经历了很多艰难时刻,对卡特彼勒而言也失去了很多发展的机会。一些国内工程机械的同行百思不得其解,发展更多的合作伙伴一起开拓中国市场,是提升其市场占有率的有效方法,卡特彼勒为什么不做?因此,这是一家值得同行尊敬且坚持价值观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