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1.0版本发布之后,我们找了一个周五的下午开2小时的回顾会议,目的是总结V1.0版开发过程中的项目经验和教训,以改善我们的流程和效率。为什么是周五?因为开完会晚上还可以聚餐团建。
项目经理陈恭早早地来到了会议室,只见他拿来了一些记号笔和便利贴,等我们14位小伙伴到齐之后,陈恭便向我们介绍起迭代回顾会议。
(一)迭代回顾的目的
各位同事,今天是我们第一次开展回顾会议,我们的1.0版本已经发布,这个会议的目的是回顾一下做1.0版本的过程,过程中有好有坏,好的部分我们要记住,下次做项目的时候要持续保持,不好的部分我们要在此好好总结,争取下次不再掉进同样的坑,这样我们的团队就会越来越好。大家同意吗?
“同意!”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
(二)迭代回顾的议程
大家开始对这个会议期待了起来,陈恭接着说:这个会议分成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数据分析,在回顾会议开始之前已经完成数据收集工作,项目的过程数据会给大家进行展示。
第二部分是客观分析,在我手上有两种颜色的便利贴,一种是黄色,一种是红色,我们把做得好的实践写在黄色便利贴上,把有等改善的实践写在红色便利贴上,然后我们对做得好的进行归纳和肯定,对有待改善的部分进行分析和解决。各位同事,我们是不是可以开始了?
看着大家肯定的眼神,只见陈恭熟练地打开笔记本,连接投影,开始展示起来:看,这是我们1.0版本的数据:
我们先来看进度,从燃尽图来看,这个版本虽然中间有新需求插入,但是我们并没有造成进行拖延,砍掉了部分优先级不高的需求之后,仍在8月份如期发布。 这个要表扬一下,给自己一点掌声。
图4-3 质量统计图
从图4-3质量统计图来看,这个版本总共发现25个BUG,其中严重BUG3个,一般BUG10个,提示型BUG12个。在上线之前,我们还留下3个提示型BUG,说明我们这个版本的代码质量不错,经过和我们的产品经理大鹏商量后达成一致,3个提示型BUG我们放到下个版本的待办事项列表中,下个版本再根据优先级情况来跟进并解决。
从积累流图,我们可以看出来我们项目存在的问题:
纵轴代表整个看板的在制品数量,这个高度的变化,反映了看板上在制品变化。
横轴代表从开发启动到完成的周期时间。这个长度的变化,反映了团队交付能力的变化。
斜线表示吞吐率(Throughput),按照利特尔法则:
Throughput(吞吐率)=WIP(在制品)/Average Lead Time(平均周期时间)
在累积图中,“完成”线的斜率就是吞吐率。通过观察“完成”线的斜率变化,就可以直观地看出团队的交付效率的变化。
BACKLOG的线表示了需求范围的变化(黑白印刷看不出颜色的,请修改)
“进入Backlog线”的高度反应了所有Backlog的工作项的数量。这条线变高说明有新的需求进入了Backlog;平的时候表示这段时间Backlog里没有进新需求;这条线变低,说明需求从Backlog里删除。
重合线表示预测交付日期。
将“完成线”按照当前的斜率画出其延长线,与“进入Backlog”线的交点,就是按照当前的吞吐率交付现有Backlog范围的预计日期。这个预测随着Backlog范围的变化,以及吞吐率的变化而变化。
这是我们现在的积累流程图,可以看到,Backlog部分有新的需求插入,又有老的需求剔除,但是总体的重合线没有变化,说明我们的项目是没有延期的。我们的项目吞吐率在项目一开始的时候缓慢提升,到项目后期大幅上升,说明一开始大家对业务不是很熟,但在项目后期时,团队已经慢慢融合了,这对于我们来说都是利好的消息。如图4-4所示。
图4-4 现在的积累流程图
陈恭开始总结了:
从数据上来看,我们1.0版本做得不错,大家再接再厉,这个阶段大家辛苦了,大家请给自己一点掌声。
接下来,我们开始第二个部分:
陈恭开始分发手中的马克笔和便利贴了。
大家每个人拿一支笔和一个便利贴,我们项目过程中好的和不好的实践,每一条写一张纸,每人至少写两条。给大家10分钟时间,好好想想,然后写出来。
10分钟以后,陈恭便收集了50多条大家对项目过程的反馈。
他用亲和图把这些反馈整理了出来,这些问题按照项目的限制因素进行了分类,分别是:
需求问题、时间问题、资源问题、质量问题、沟通问题,以及其他问题。
然后把做得好的和做得不好的分开,比如大家工作都很努力,团队亲如兄弟,对事不对人,项目紧张有序,插入需求得到有效控制。对做得好的实践进行了充分的肯定。
最后就来到了关键的改进过程部分,经过我们的亲和图分析法,归纳了10个我们认为需要提升的部分,并且团队遵循MoSCow排序法,最后选出了TOP3问题,作为我们下个版本的改进项,分别是:
(1)需求规划的时候,缺少对用户的调研,如果调研充分,我们这次不会出现需求变更。
(2)项目过程中,缺少show case环节,如果有做,质量会更好。
(3)团队刚建成,彼此还不是很熟悉,导致沟通不是很顺畅,有一次前后台联调比既定时间延长了两天。
列完TOP3问题,接下来我们便是需要进行回顾闭环。这是回顾会议最重要的步骤,如果我们缺少了回顾闭环,回顾会议就只会有形式,不解决问题,久而久之就没有人参加这个会议了。
于是,我们弄了一个回顾纪要,用来记录回顾会的事项。
菜多多V1.0回顾会议
与会人员:陈恭、大鹏、于倩、木宇、乔乔、春哥、马丁……(此处省略其他角色,总共15人)
会议主题:对菜多多V1.0版本进行总结,帮助团队进一步提升。
做得好的:
表4-4做得好的
序号 | 事项 | 说明 |
1 | 大家工作都很努力 | |
2 | 团队亲如兄弟 | |
3 | 对事不对人 | |
4 | 项目紧张有序 | |
5 | 插入需求得到有效控制 |
有待改善的:
表4-5有待改善的
序号 | 问题 | 说明 | 解决方案 | 负责人 | 完成时间/阶段 |
1 | 需求规划的时候,缺少对用户的调研 | 如果调研充分,我们这次不会出现需求变更 | 在下个版本开始之前,需求需要经过充分调研 | 大鹏 | V1.1版本开始前 |
2 | 项目过程中,缺少show case环节 | 如果有做,质量会更好 | 下个版本开始引入show case | 陈恭 | V1.1版本 |
3 | 团队刚建成,彼此还不是很熟悉 | 导致沟通不是很顺畅,有一次前后台联调比既定时间延长了两天 | 组织做一次团建 | 陈恭 | 本周末去海边露营 |
回顾闭环由项目经理陈恭维护,他要先把TOP3的解决方案放在我们的待办事项列表中,并负责跟进负责人,推动负责人在截止日期之前完成待办事项。在下个回顾会议开始之前,陈恭需要让大家先看一下本回顾会议纪要,并说明这些事项都被跟进完成了,我们团队的问题正在慢慢被解决,团队越来越好,也让更多人看到团队进步的信心,团队就会变成真正的“自组织团队”,也就是团队能自发性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